燈錄。初祖雲若一切作處。即無作處。無作法。即見佛。肇註。行合解道。即見佛。

觀佛偈 諦觀佛時。當願眾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

【箋】諦觀。誠實觀也。莫將父母。所生之眼。而觀須將父母未生前清淨正眼觀之也。端正嚴好者。謂普賢因中行願齊修。故其報身福慧莊嚴。世間無比。故當修普賢行願。而成嚴好之相也。

贊佛偈 贊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箋】法界次第。如來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人天中尊眾聖之王也。華嚴隨疏演義鈔。有八十隨形好又經雲八萬四千相。八萬四千隨形好 如來德相嚴好。贊不可盡。假使以虗空為口。須彌為筆。香海為墨。盡大地為紙。略舉如來一相一好贊之。經劫所不能盡。況以父母所生口。兼以三寸筆。乃欲全舉如來萬德相好。而以是句非句所能贊之哉。故發是願願與當來大心眾生。不離眾生之口。而成佛口。不離眾生之身。而成佛身。何以故。以贊佛故。而成佛口。成佛口故。即成佛身。成佛身故。證無相法。證無相法。是真贊佛。

徵。菩薩曠劫修行乃得成。雲何不離眾生之身而成佛身耶。

訓。永嘉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未嘗離眾生身。別有佛身也。

徵。既成佛身。雲何又曰證無相法。若實有身。不應曰無相。既曰無相。何身成佛。

訓。此正顯佛身相好。贊不及處。句句回互。絕諸滲漏。亦見生佛名異。而體同。若眾生名盡。佛亦何有。故成佛句。為盡眾生之名。無相句。為盡諸佛。之跡。名跡俱空也宗鏡錄心無形相。故號無相法門。亦名無相道場。若於一切相見無相之理。即惟心如來。是無生。即見無相。諸相既無。惟是覺體。名見如來。由是則知佛身無相。

寶訓。懶菴曰。涅槃經雲若人聞說大涅槃。一句一字。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不作說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達磨大師航海而來。不立文字者。葢明無相之旨。非達磨自出新意。別立門戶。近世學者。不悟斯旨。意謂禪宗。別是一種法門。以禪為宗者非其教。以教為宗者。非其禪。遂成兩家之說互相詆呰譊譊不已。噫。所聞淺陋一至於此。非愚即狂甚可歎息。

釋迦佛因中贊弗沙佛偈。

【箋】四教儀觀音玄記。底沙佛。有二弟子。一釋迦。樂修利他行。所化機先熟。二慈氏。樂修自利行。所化機在後熟。彼佛念曰。多人就一人則難。一人就多人則易。欲今釋迦先成道故。乃捨二弟子入山。時釋迦菩薩。隨後入山。尋師不見蹤跡。正行次。忽見彼佛在寶龕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異於常。行次忘下一足。經於七日說於一偈。因此精進。超於九劫。在彌勒前成佛。菩薩本行經。佛告阿難。往昔有如來出現於世。號弗沙佛。時彼佛在雜寶窟內。我見彼佛。心歡喜。合掌翹一足。七日七夜。以此偈贊嘆。阿難。我以此偈贊彼佛已。發如是願。乃至彼佛語侍者言。是人過於九十四劫。當得成佛。號釋迦牟尼。我於彼時。得授記。不舍精進。增長功德。無量世中。作梵釋天。轉輪聖王。以是善業因緣力。我得四種辯才。無有一人能與我論。降伏我者。我得成阿耨菩提轉於無上法輪。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箋】此偈與世尊降生機緣合參。乃見世尊舊習未忘。奇哉。九十四劫。而不忘七日舊習。非宿命通。安得若此。今人熟讀章句。隔一日夜。盡情忘卻。何能至劫也。其聖凡之隔如此。今人若能發願。亦如釋迦之贊弗沙。亦以此偈七日七夜翹一足。而贊釋迦。其人必親見釋迦。而為授記。復見千百億釋迦。亦不出自心也。釋迦示誕成道。詳早覺偈下。

禮佛作觀偈。

【箋】毗尼日用。報國茂律師所集謂此偈。是文殊菩薩說。藕益法師謂此偈乃唐國清湛然。即荊溪尊者依法華補助儀。第七實相禮作也若然。則日用為文殊說誤矣餘復閱補助儀第六正觀禮注此偈則知藕益亦誤矣。餘疑荊溪引證文殊之偈。發明。

正觀亦未可知。不然。則集毗尼日用。並較諸宿。何謬至此耶。姑闕疑。質之大方。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贊佛法身四十一頌。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莊嚴經。在竟凾。若依此頌贊禮於佛。得大辨才。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