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言理則一多無礙。言事則一畢竟一。多畢竟多何則。楞嚴雲譬如一人喫飯。多人飽否。今一人出生。乃一人之慈悲。與多人慈悲何與焉是故一人為善而使多人不為善。則一人為善其功小。使多人不為善。其過大。涅槃雲不施食者。非我弟子乃知多人出生各各遵佛遺教。名各減己分段之粒。如法而施。一時千指分光。慈悲利濟。豈不廣大也哉。

徵。七粒之數不用六。及八。何也。

訓。七粒者。言千廩之充。從無一而始。無一而生兩了曰三。一而三。母也。三而一。子也。子三母三。及無一之祖。以成來復之象。變化不測。而六八在數不在數可知矣。故七粒之量。雖可數。而佛法之量不可數。昔欒巴之酒。小術能化為甘雨。如來願力。七粒充遍大千。理固然也豈大願翻不及小術耶。

大鵬金翅鳥。

【箋】起世經。龍與金翅鳥王。皆具卵胎濕化四種生。經雲。大海之北。有一大樹。名曰居吒奢摩離。其高一百由旬枝葉徧覆五十由旬。此鳥王與龍等。皆依此樹四麵而住。其四麵各有宮殿。縱廣六百由旬。七重垣墻。七寶莊嚴。一。卵生金翅鳥王。居樹東麵。欲啖龍時。飛往東枝之上。觀大海水。乃即飛下。翅扇海水。令水自開。二百由旬。取龍食之。此鳥王惟能取卵生龍。不能取胎濕化三生龍也。二。胎生金翅鳥王。居樹南麵欲取龍時。飛往樹南。令水自開四百由旬。取龍食之。此鳥王惟能取卵胎生龍。不能取濕化二生龍也。三。濕生金翅鳥王。居樹西麵。欲取龍時。即向樹西海取之。水開八百由旬。此鳥王能取卵胎濕之龍。不能取化生龍也。四。化生金翅鳥王。居樹北麵。欲取龍時。向樹北海取之。水開一千六百由旬彼諸龍等。皆為此鳥王之所啖食。

樓炭經。四生金翅鳥。還食四生龍是也。

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

唵穆帝莎訶

【箋】大涅槃經。佛遊聚落。樹下有一鬼。名曠野。純食血肉。日食一人。我為說法。然彼愚癡。不受教道。我即化身為大力鬼。動其宮殿。令不安所。使彼迷悶。我以慈悲。手摩其身。即還坐起。生善信心。我復本相。為說法要。受不殺戒。彼鬼白言。我及眷屬。唯仰血肉存活。今以戒故。當雲何活。佛雲今敕弟子。隨有修行處食時當先出生若不出生非我弟子。

鬼子母羅剎中之巨魄也。生千子。最小名愛奴。極所憐惜。常食人子。佛為化導。將愛奴藏之鉢下。其母於天上人間覓之不得。既歸伏於佛。遂揭鉢還之。其千子皆為鬼王。統數萬鬼眾。五百在天上。常嬈亂諸天。五百在世間。常嬈國界人民。佛為授五戒。歸正法。得須陀洹。住佛精舍。無子息者。求子得子。有疾病者。禱之則安。故為鬼王母。由受佛戒。亦呼千子。同依佛所。不惱天人也。

已上言金翅鬼子暴橫如此。乃見佛之威德神力。不動聲色。而能降伏。然其暴惡習氣未盡。故先以甘露滌其心胸。而調伏之。後以法味。而充滿之。

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徧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訶

【箋】言汝等者。謂承佛呪力。直召其名。而施法食也。此食徧十方者。諸鬼神等。各散十方而此呪食能徧十方以表佛心平等一切鬼神皆得平等法味也。

臨食呪願。皆當恭敬。

【箋】有比丘受他。請食默然入默然去諸居士嗬責。雲我等不知食好不好諸比丘白佛佛言從今食時應表宣施者之意。

正食時偈。

【箋】律。三鉢羅佉多此翻正至將食時默念三遍能除食毒故。名義即等供之唱法舊雲僧跋訛也。

佛製比丘。

【箋】十誦。屍利仇。常疑佛有一切智。乃計毒食舍內。作大火坑。令無煙焰。以沙覆上。敷不織床。自言若佛有智。當不赴請。佛以應度。默允。乃語阿難。今諸比丘。莫先行。於是領諸比丘。入於彼舍。火坑化作蓮花。佛與比丘皆行花上。其不織床。皆成完床。屍利感化。白佛。此食雜不堪。佛言。但施。食之無病佛告阿難宣令。未唱呪願。不得先食。唱已。食皆甘美。佛還作法。從今未唱呪願。不得食。

食存五觀。

【箋】詳著下文。

散心雜話。施信難消。大眾聞磬聲。各正念。

【箋】此即佛告阿難宣令之偈。以警比丘常修正觀。乃可受食。若不修觀。散心雜話而食者。恐信施難消也。古雲。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若還不了道披毛帶角還。難消二字。甚於屍利仇之毒藥也是故叢林至今遵佛遺勅。而於將食時。擊磬宣偈。令諸比丘。於此聲中。各存正念。正念者。如理而念。名為正念。念即念慧。謂沈掉。有無等。不動。謂不動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