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眾食第六
【箋】古德雲。隨眾得解脫。斯言不隨眾。則不解脫可知也。今略言隨眾。有八種解脫。一。聲板即赴。不懈怠故。二。供養現成。得省力故。三作平等觀。無人我故。四。息諸戲論。存正念故。五。如法觀想。深入理故。六。不偏眾食。絕疑謗故。七甘苦同受。無揀擇故。八。起止威儀。不放逸故。
聞楗椎聲。當整衣持鉢。
【箋】楗椎者。不假言語而令自宣。故衲子纔聞。即知息務。整衣持鉢等事。羯磨疏。以椎字作地。後人悞也。至於鈔文。一宗祖教。凡楗椎字。竝改為椎。直呼為地。詣尋古本。及大藏經律。考之。方知其謬。
增益阿含。阿難請講堂擊楗椎者。此是如來之信鼓也。
五分。隨有瓦木銅鐵鳴者。皆名楗椎。
清規。聞椎聲。想念偈雲。佛生迦毗羅。成道摩竭陀。說法波羅柰。入滅拘絺羅。聞三下鐘。即須息務。先宜出入。
燈錄。藥山齋時。自打鼓。高沙彌捧鉢作舞入堂。山便擲下鼓槌曰。是第幾和。高曰。是第二和。曰。如何是第一和。師桶舀一杓飯。便出。
石梯和尚。侍者拓鉢赴堂。乃喚侍者。者應諾。師曰。甚處去。者曰。上堂齋去。師曰。我豈不知汝赴齋去。者曰。除此外別道個甚麼。師曰。我秪問本分事。者曰。和尚若問本分事。某甲實是上堂赴齋去。師曰。汝不謬為吾侍者。
持鉢偈 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吽癹吒
【箋】梵語鉢。此雲應量器。即體是法本來成就故。成就法器一句。而空假中備焉。乃至製度之法。三匙五觀之旨。皆出於應量。則諸法無不具足。故能受天人供。若不知應量之法。滴水難消。況天人供。
五燈。世尊。一日敕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鉢。阿難應諾。世尊曰。汝既持鉢。須依過去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雲。持鉢去。密菴雲。大小世尊。被阿難輕輕靠著。未免喚鐘作甕。
遯菴演頌。從來七佛儀式。慶喜何曾欠少。堪笑黃麵瞿曇。無端打個之遶。
張無盡頌。鐘鼓聲沉托鉢回。巖頭一拶語如雷。果然隻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記來。
天山老人頌。父父子子。同鍋各爨。一齊趂出山門。惟有三峯老漢。
法昌錄。德山巖頭父子不解之禍。皆起於雪峰把定揵椎。至使老漢一肚皮不合時宜。直向鐘皷聲前托出個鉢來。太煞眼底無人。不料飯巾影裏。突出一問。隻得飲氣吞聲。縮歸方丈。頗奈雪峰。東語西話。皷動巖頭。簡點道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據法昌批判。老漢尚不會最初句。說甚末後句。當時聞恁麼話。隻合穩踞方丈。巖頭雖有百千伎倆。也沒奈他何。秪為召問巖頭。至有密啟其意巖頭何不明言以征討之亦非好手。至明日老漢陞座後。撫掌曰且喜老漢。已會末後句。又道隻得三年活。德山一生氣宇如王。運籌帷幄。何等鋒利。雲何卻被巖頭料定三年。果然自救不了。諸方浩浩商量。還有為他父子。雪不解之禍麼。
頌。鐘鼓聲前托鉢。老漢住持不正。大小暗使機謀。罪犯彌天條令。說甚死活三年。且喜鉢盂無病。最初末後全提。我奉太上勅命。
展鉢偈 如來應量器我今得敷展願供一切眾等三輪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訶
【箋】智論。佛名如來者。如定光佛等。行六波羅蜜。得成佛道。釋迦文佛。亦如是來。故名如來。如定光佛等智。知諸法相。從如中來。故名如來。釋迦文佛亦如是來。故名如來。
金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應量器者千佛授受之法器。九十六種外道悉不知名。我今所以得敷展者。為已受佛戒。故得敷展。然敷展大義。非徒自利口體。先當發願為眾。三輪空寂者。
能斷金剛經論。謂布施時。體達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皆悉本空。則能摧碾執著之相。是名三輪體空。一施空。謂能施之人體達我身本空。豈有我為能施。既知無我則無希望福報之心。是名施空。二。受空。謂既體達本無我為能施之人。亦無他人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三。施物空。物即貲財珍寶等。謂能體一切皆空豈有此物。而為所施。是名施物空。
空鉢偈 若見空鉢。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唵部林
【箋】若見此鉢。直見法界之量。及自己之量。等於真空。且不容些子。況有清淨煩惱之跡乎。
華嚴若有欲識佛境界。當盡其意如虗空。故雲其心清淨。從來不與染法相應。故雲空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