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況味(1)(3 / 3)

晚上,電話鈴響了。雅琴接電話,才知是雅琪的婆婆打來的。雅琴告訴她雅琪病了。她婆婆便責怪為什麼不告訴她,卻把兒媳婦接走了。雅琪婆婆要雅琪接電話,雅琴說:“妹妹在被窩裏發抖呢,沒法接。”便把電話掛了。母親說:“雅琴,你掛電話不禮貌。”這下可把雅琴心裏的火點著了:“兒媳婦病在床上沒有管,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也沒法看醫生,難道她有禮貌,沒見過這樣的婆婆!”母親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因為她無法責備雅琴,還對小女婿家抱著和解的希望,隻好說:“大姑奶奶脾氣還不小啊。”說得大家都樂了。

3

一連三天,平靜如水。雅琪在母親家裏養病,婆婆沒有來看過,甚至沒有來過一個電話。好像她已經忘了這個兒媳婦,她怎能忘記呢?其實這是一種較量。倒是同事和小姐妹,常常來人或來電話問詢。

一個人在病中是很無聊的,她常常想一些事兒。她想,人在戀愛時感覺是遲鈍的,大家都是假象,假象對假象。那時,她覺得丈夫對她是那麼體貼,婆婆對她是那麼關心。錯覺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的,而且必須在遇到很多事兒後慢慢地改變——這大概就是所謂認識過程吧。舉一個例子來說吧:

丈夫出國前,她和丈夫商量,準備給小家買一個電炒鍋,買一個電飯煲,這些東西遲早要買的。但是婆婆不同意,說要等寄生回國再說,說在婆婆那裏吃飯,是對她的一種照顧。照顧,其實婆婆雇了個不花錢的保姆。但對婆婆的決定,丈夫總是百依百順的。其實,一個家庭也有權力之爭,你得不到權力,就得聽人擺布。丈夫讀到大學畢業,婆婆自然是花了心血的。中國的父母常常以此剝奪子女的人格獨立,丈夫對婆婆處處百依百順——一個孝子的形象。

婆婆原是個小學教師,因教書不受歡迎而去搞行政,而奇怪的是搞了行政之後卻不斷獲得提升。20年來,想方設法把孩子們以優異的成績送人中學,這些孩子都已拿到教授副教授了,可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卻還在為一個高級教師的名額而爭戰。而這時候,這位婆婆卻什麼都得到了:正處級、高級職稱、三室一廳,出門還可以“拉達”代步。這樣的怪圈到處存在,原因何在卻無人深究。

多年來,婆婆已培養了丈夫這樣一個習慣:凡是婆婆做的事,永遠正確,丈夫便是肉麻地吹捧。比如上次婆婆買了一件皮襖,明明式樣老了,是商店裏的滯銷貨,但丈夫一個勁吹好,吹得老太太樂得屁顛屁顛的。雅琪不識時務,在婆婆不在時悄悄對丈夫說式樣老了點,準是處理的。丈夫便刺了她一句:“你懂什麼!”雅琪隻得不吭聲了。久而久之。也學乖了,光說好。有些人的是非觀就在這種無端的讚美聲中消失了,有些人便在這種氛圍中麻木起來的。

而且,她還想起一件事來,有一天,她在婆婆那兒看電視劇,片名叫《成功者的身後》,描寫一個女人支持丈夫工作,結果丈夫取得了一項發明的專利。婆婆說:“人們常說,一個事業成功的男人後麵必定有一個賢慧的女人。如果夫妻倆都想成名,都想做出一番事業來,那誰也別想成功。”雅琪不假思索地說:“那也不一定,居裏夫婦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況且,居裏夫人還超過了她丈夫。”戧得婆婆緘口不言了。這會兒她想,婆婆之所以那樣說,可決不是信口開河。

“丁零零!”電話鈴響了。雅琪去接,原來是婆婆打來的。

婆婆告訴她寄生明天就回來了,飛機10點半在民航機場降落。

第二天早上10點,姐姐陪她來到機場候機樓(因為這是小型機場,送客和接客都在候機樓裏休息),隻見公公婆婆已在那兒快活地聊天。她過去輕輕地叫了一聲,婆婆隻說了聲“你來啦”,然後無話。她坐在婆婆身邊,覺得渾身不自在。當然,也無心和姐姐說話了,隻盼著時間快些過去。而時間又是最捉弄人的。你越盼它過得快,它卻越過得越慢。因此很多人常因不堪忍受時間的煎熬而斬斷了時間。

飛機降落了,他們立即湧出候機樓,湧到圍著鐵絲網的出口處。隻見一群人鑽出機艙,下舷梯,向出口走來。看到寄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