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十九年。
癸未二十年。
甲申二十一年。
禪師行端來參。
端臨海何氏子。世業儒。一切文字。不由師授。自然通達。初參藏叟珍於徑山。珍問汝是甚處人。端曰。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又喝。端收坐具。珍曰。放汝三十棒。參堂去。端於言下豁然頓悟。珍寂。端以淨慈靈隱。山水清勝。往掛錫焉。自稱寒拾裏人。橫川珙在育王以偈拈曰。寥寥天地間。獨有寒山子。端竟不渡江。而謁覺菴真於承天。遂參祖於仰山。祖問何處來。端曰兩浙。祖曰。因甚語音不同。端曰。合取臭口。祖曰。獺徑橋高。集雲峰峻。未識書記在。端拍手曰。鴨吞螺螄。眼睛突出。祖顧笑謂侍者。點好茶來。
乙酉二十二年。
丙戌二十三年。
丁亥二十四年 徑山還舊觀。
祖授侍者原法印。
妙在天目死關中。祖寄竹篦麈拂。及綠水青山。一同授記與高峯原妙。以讚示曰。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虗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臨濟第十七世仰山雪巖祖示寂。
臨濟第十八世祖
諱原妙。嗣仰山。
戊子二十五年。
臨濟第十八世高峯祖嗣宗統(八年)。
祖開法天目明本侍。
緇素共築師子院。請祖開堂。適大仰寄到竹篦頂相。遂拈香上堂示眾曰。海底泥牛銜月走。巖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鷥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若人檢辨得出。一生參學事畢。明本號中峯。錢塘孫氏子。母夢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翼日遂生本。本神儀挺異。具大人相。纔離繈褓。便跏趺坐。能言便歌讚梵唄。凡嬉遊必為佛事。年十五決誌出家。禮佛然指。誓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諸經。晝夜彌勵。困則首觸柱以自警。期必得乃已。閱傳燈至菴摩羅女問文殊生不生公案有疑。遂誌在參決。往天目參祖。祖孤峭嚴冷。未甞一啟齒而笑。獨見本歡然欲為祝髮。本以父命未許。祖曰。可舉闍夜多尊者出家因緣喻汝父。勿自沉溺。未幾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處。恍若開解。本自謂識量依通。非悟也。丁亥年二十五。遂剃染侍祖開法天目。
詔集諸宗徒廷辯禪師徑山妙高詣闕奏對詳明上大悅。
時詔立禦講三十六所於江淮諸路。有譖毀禪宗者。有旨集諸宗徒廷辯。住徑山雲峯妙高歎曰。此宗門大事。吾當不惜詣闕爭之。上問禪以何為宗。高奏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再三。高歷舉西天東土諸祖。以至德山臨濟棒喝因緣。大抵禪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趨最上乘。孰有過於禪。詞旨明顯。餘二千言。又宣進榻前。與譖者再復論難。譖者辭屈。上大悅。禪宗安堵如初。
徑山復災。
住持高謂眾曰。吾宿負此山債耳。遂再營建。滙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落成。
禪師平江承天夢真陞座說法寢陞教班居禪上之旨。
真字覺菴。嗣雪寶謙。住承天。時有華嚴宗講主某。奏請江南兩浙名剎。易為華嚴教寺。陞教班資居禪之上。奉旨南來。抵承天。次日覺菴陞堂。就為說法。博引華嚴一經宗旨。縱橫放肆。剖析諸師論解是非。若指諸掌。其時華嚴講主者。聞所未聞。大霑法益。且謂承天小寺長老。尚如是。矧杭之钜剎大宗師耶。因回奏。遂寢前旨。
本侍者具戒。
己醜二十六年。
祖付侍者明本法印。
本一日觀流泉有省。即詣祖求證。祖打趁出。既而民間訛傳官選童男女。本因問曰。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祖曰。我但度竹篦子與他。本即言下洞然。徹法源底。陸沉眾中。人無知者。於是祖書真讚付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且俾參徒。詣本請益。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示寂。
祖於正月示微疾。謂門人曰。古人坐脫立化即不無。於衲僧分上皆餘事也。言畢。掩息右脇而寂。
禪師天目下育王橫川如珙寂。
曹洞第二十二世祖
諱福遇。氏族闕。
庚寅二十七年。
曹洞第二十二世寶印祖嗣宗統(八年)。
祖住寶印。上堂曰。機先一句。越韻超聲。句後一機。彌乾葢宇。衲僧家隨緣開拓。妙惠人天。祇如不落前後一句。作麼生道。昨夜西風惡。吹折案山鬆。
辛卯二十八年。
禪師雲峯寺如意撰至元辨偽錄。
先是有道士邱處機李誌常等。毀西京孔子廟為文城觀。謀占梵剎四百八十二所。傳襲王浮化胡偽經。惑亂臣民。時少林裕祖詣闕陳奏對辯。處機等辭屈。奉旨焚偽經。罷道為僧者十七人。還佛寺三十七所。辛巳冬。復奉旨除道德經外。其餘說謊經文。盡行燒毀。乃詔大都雲峯寺住持如意。撰至元辨偽錄。上喻曰。譬如五指。皆從掌出。佛門如掌。餘皆如指。偽宜辨也。辨凡五卷。窮釋老之淵源。分邪正之真偽。復勅翰林學士知製誥臣張伯湻。序而行之。
壬辰二十九年。
癸巳三十年。
禪師淨慈下徑山雪峰妙高寂。
甲午三十一年。
成宗。
成宗乙未元貞元年(四月蘭州河清三日上下三百裏)。
禪師東林悅堂誾應詔入對 發明(成宗踐祚之初。召問大法。誾能以道引導之。故書)。
誾嗣雙林朋。九江守錢真孫請出世西林。遷開先又遷東林。召對稱旨。賜璽書號通慧禪師。並金襴法衣。
禪師牧潛圓至住建昌能仁。
至高安姚氏子。父兄皆名進士。至參仰山祖受記莂。住能仁。所著有牧潛集(明汰如河法師重刻〔六〕)。
臨濟第十八世高峯祖示寂。
祖上堂。拈拄杖召大眾雲。還見麼。人人眼裏有睛。不是瞎漢。決定是見。以拄杖卓一下雲。還聞麼。箇箇耳裏有竅。不是死漢。決定是聞。既見既聞是箇甚麼。以拄杖。見聞即且止。隻是六根未具之前。聲色未彰之際。未聞之聞。未見之見。正恁麼時。畢竟以何為驗。以拄杖[│]。吾今與汝保任斯事。終不虗也。以拄杖[囗]。三十年後。切忘妄通消息。靠拄杖下座。冬十一月。大覺寺祖雍。師子院院主明初來省。祖竟以後事付囑。十二月一日黎明。辭眾曰。西峯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敢累及平人。自領去也。大眾還有知落處者麼。良久雲。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復說偈曰。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泊然而寂。啟龕七日。端然如生。塔全身於死關。祖為人至慈勤懇。誨人善語和易。或繼以泣。及至室中行祖令。鞭策龍象。盡情勘覈。絲粟無貸。甞戒學者。今人負一知半解。不能了徹。參徒一詰。茫然莫辨邪正。句來句去。如手搏兒。葢得處鹵莾故也。直須大徹。親見親證。明得差別智。方解勘辨殺活。其機用險峻。不可湊泊如此。尤矜細行。崇戒律。雖創兩剎。目未甞覩。信士全從進得所剪髮。朝夕供禮。舍利累累如貫珠。天下識與不識。皆讚歎曰。高峰古佛。
安隱忍曰。金剛王劍。佛祖不留。至虎邱應菴十有二傳。如器注器。當時有與臨濟先後出世者。如石霜多枯木。眾以勝妙境界作究竟。至首座化去不會宗旨。微九峯孰能反正之。厥後流為默照邪禪。而真淨五祖妙喜諸老宿。痛斥其非。迨勝朝此病熾作。雖沒量大漢。不免從狐鼠蹊徑中來。賴是二老生鐵鑄成。終得正悟。雖悟後痛訴昔時之謬。往路之非。而學者躭著恬寂。卒不能捨。甚哉邪法入人之深也。繇是國初至今。多坐不語禪。南北甚行牢不可破。天童三峯相並而出。十餘年中。摟盡黑。暗魔軍窠臼。然而狂打潑罵。記名泥跡之弊。不旋踵而生。末世說法。其難如此。要當扇以湻風。感以至誠。驗以宗旨。擇以人類。復還馬祖百丈臨濟興化以來之元氣根本。全機大用。非徒囂囂然口舌爭也。若夫雪巖父子。拈提濟上綱領。下刀發藥。去古人實有間。設使施之今日。獨不可以稱良劑乎。故曰。道歲也。聖人時也。
祥符蔭曰。弘教集載元世祖實錄百餘篇。字字句句。以宏法為己任。葢菩薩住初地。作大功德主。以法化眾生者也。其時綠綈丹詔。絡繹雲林。金剎香幢。輝煌道路。而祖一關壁立於千仞雲霄之上。真風徧界。攀仰無從。此所以能支滹沱欲倒之瀾。續少林麵壁之旨。迄今三百年來。衰靡之極。猶有一線真機。存而未艾者。不可謂非祖持之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