賾藏主集古尊宿語錄成。
唐宋傳燈。甞賜入藏。諸師之語。傳燈不能備載者。[〡*臣*責]別集自大鑑一世而下。南泉趙州以及真淨佛照二十餘家。計四十八卷。名之曰古尊宿語錄。育王大觀序之。
祥符蔭曰。古尊宿錄。敘述真奧。博而不華。實有禆於宗傳。開後學之心眼。傳燈之外。必不可少者也。微言不墜。大意昭然。藏主之功為不淺矣。
禪師萬鬆支下上都華藏普安至溫寂(溫堅持雅操。不為好爵所縻。勝於秉忠一籌。故書)。
太保劉秉忠薦溫有經世才。世祖召見。與語大悅。留內庭三載。多有贊益。將授以官。堅辭還山。錫號佛國普安大禪師。五月示疾右脇而逝。異香三日。茶毗舍利無數。
戊辰四年。
己巳五年。
元世祖賷供仰山致尊敬之禮。
庚午六年(大旱)。
原妙聞墮枕徹悟。
妙居龍鬚經五載。因同宿道友推枕墮地作聲。廓然大徹。自謂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隻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辛未七年(大饑)。
壬申八年。
癸酉九年。
禪師從倫應元詔入對內殿。
倫參萬鬆祖。見阿那律得聞天眼因緣。忽有省。曰設使五眼俱瞎。又能開我向上眼矣。因舉似祖。祖問如何是向上眼。倫曰瞎。祖曰真箇瞎。倫復曰瞎瞎。祖頷之。九月詔入內殿。從容問辯。薄暮將退。帝曰。在先有問。皆言無說。今何卻有說耶。倫曰。理本無說。今且約事而言。帝曰。何故理無言說。倫曰。理與神會。如人食密。中邊皆甜。若問密之色相。紫白可言。若論味之形容。實難訴說。
禪師持定力疾參悟 發明(定忘身苦參得悟。書之以為顧戀形骸者鑑)。
定清苦剛介。來仰山參祖。為眾持淨。六月日。眾患痢委身事之。未幾定亦疾。疾革。醫謂不可。乃取一觸桶就屏處危坐其上。漿飲禁絕。單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第七日夜將半。忽覺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徧界如雪。於明月下。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久之如聞擊木聲驚醒。徧體汗流。疾亦愈。踴躍自慶。旦詣方丈舉似祖。祖舉公案詰之。酬答無滯。示偈曰。昭昭靈靈是什麼。眨得眼來已蹉過。廁邊籌子放光明。直下元來隻是我。
甲戌十年。
妙遷雙髻。
妙隱龍鬚九載。縛柴為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鬆和糜。延息而已。甞積雪沒龕。旬餘路梗。絕煙火。鹹謂死矣。雪霽宴坐如初。有僧名若瓊。焚祠牒從妙於龍鬚。忽染病。妙曰。病中絕緣。正好做工夫。汝臭皮袋。悉委之於我。但和病捱去。決不相賺。瓊病亟。索浴。俯見湯影。郎有省。喜笑如脫沉屙。信宿書曰。三十六年顛倒。今日一場好笑。娘生鼻孔豁開。放出無毛鐵鷂。妙問如何是娘生鼻孔。瓊竪起筆。妙曰。又喚甚麼作無毛鐵鷂。瓊擲筆而逝。妙遷武康雙髻峯。
禪師如珙被旨住育王。
珙初參石田癡絕於靈隱。疑礙無所入。聞天目禮居太白。往投以疑。禮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珙擬對。禮打之。忽有省。遂留侍。斷橋倫住國清。延之典藏。倫遷淨慈。居第二座。尋陞第一座。丞相以鴈蕩靈巖。表請出世。遷能仁。退歸放牧菴。不應外緣。有旨授育王。不得已應之。
恭宗。
恭宗乙亥(德祐元元至元十二)年。
曹洞第二十世雪庭光宗正辨祖示寂。
祖歸故裏。創建精舍曰報恩。祖姿頴悟。三閱藏教而成誦。誘掖後學無倦色。通羣書。善翰墨吟詠。其上堂普說幾十萬言。播在叢林。門人請梓之。祖聞而叱之曰。此吾一時遊戲所發。安可以形跡為哉。既老倦於接納。歸棲嵩陽。是年秋示微疾。書偈告終。塔於寺之西隅。
祥符蔭曰。雪庭博洽融通。大展新豐之令於大河以北。為王臣尊禮。而辨正摧邪。功在法苑不小。與仰山祖。同時南北輝映。甘露雙垂者也。
曹洞第二十一世祖
諱文泰嗣雪庭法(雪庭之門時稱二泰。謂中林智泰。祖乃首推也)。
丙子(德祐二五月以後端宗景炎元)年。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嗣宗統(一十四年)。
開堂少林祖剎。上堂曰。塵劫來事。隻在於今。河沙妙德。總在心源。試教伊覿麵相呈。便不解當風拈出。且道過在甚麼處。卓拄杖曰。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禪師中竺雪屋珂辭靈隱。
珂靈隱薰嗣。住中竺。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且道衲僧知箇甚麼。知道飯是米做。直饒恁麼。閻羅老子索飯錢有日在。珂以宋鼎既遷。即謝寺事。時金山默菴雅禪師。尊師道行。時元兵下江南。默菴被總兵伯顏脇置幕中。從至武林。默菴言於伯顏。請珂住靈隱。親持請疏扣門。珂抽關露半麵問曰。汝為誰。默菴曰。故人某甲也。珂落關曰。我不識你。葢珂雖處世外。而以忠自持。故不屑靈隱之命。斷江恩有詩曰。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風凜凜尚依然。伯顏丞相拜牀下。不肯為渠來冷泉。
祥符蔭曰。當宋鼎革遷。元兵南下之時。臨安羹沸。雪屋乃以世外緇衣。折伯顏牀下之拜而不起。其高風清韻。有足多者。充其意。亦世外之文山疊山也。時珂座下有首座某。年八十餘。歎曰。我生於宋。老於宋。乃不得死於宋。遂絕粒而死。噫。栴檀林中果無異嗅哉。
丁醜二年。
禪師妙峯下徑山藏叟善珍寂。
禪師普度住徑山。
度字虗舟。江都史氏子。初見鐵牛印於靈隱。徧歷諸方。若天童晦巖光。大慈石巖璉。虎邱石室迪。皆一見器異之。參無得通於饒州薦福。決誌親依。嗣之。湻祐初。出世金陵半山。繼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疎山。蘇之承天。補中竺。復詔陞靈隱。被命住徑山。值火餘。誌圖興復。將有緒而遽寂。
禪師雲壑 瑞集心燈錄成。
瑞續五燈會元。集臥龍先祖以後。宋季元初諸宗語。曰心燈錄 發明(心燈錄以援邱玄素塔銘。證德山出馬祖下。致阻抑不行。然邱銘竟傳矣。書成。以見此書有係法門。狥私掩公者之失自見也)。
戊寅(三五月帝昺祥興元)年。
己卯祥興二年 宋亡。
元(姓奇渥溫氏。太祖鐵木真。於宋開禧二年。自號可汗。傳太宗窩闊台。睿宗[悔-母+也]雷。定宗貴田。憲宗蒙哥。至世祖諱忽必烈。國語曰薛禪。即位開平。於宋景定元年庚申。建元中統。至宋景定五年甲子。改至元。改開平為上都。己卯宋亡。混一天下。世祖在位凡三十五年。元製。凡皇帝即位之始。必先受佛戒。方登大寶。布告天下)。
世祖庚辰至元十七年。
禪師妙高自蔣山遷徑山。
高字雲峯。長谿人。家世業儒。母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華心。手捧得之。覺而生高。因名夢池。自幼嗜書史。尤躭釋典。固請學出世法。父母以夢故不忍奪。出家受具。首參道沖。衝曰。此兒語纚纚有序。吾宗瑚璉也。又參範祖。祖尤器重。擬充侍職。高歎曰。懷安敗名。吾不徧參諸方。不止也。遂之育王見廣聞。入室掌藏鑰。一日聞舉譬如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高劃然有省。答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聞曰。也隻道得一半。後出世南興大蘆。屢遷至蔣山。歷十有三載。乙亥寺被兵革。軍士有迫高求金者。以刃擬高。高延頸曰。欲殺即殺。我頭非汝礪刃石。辭色雍容。了無怖畏。軍士感動。擲刃而去。是年詔住徑山。徑山燬。高殫心興建。
帝師癹思八(此雲聖壽)寂 發明(元列朝皆有帝師。書[癹-又+文]思八以槩其餘。凡天下高僧師號。皆錫自帝師)。
辛巳十八年。
禪師原妙鍵死關西天目。
妙住雙髻。丙子。學徒避兵四去。妙獨掩關危坐。及安堵。啟戶視之。則那伽如故。於是戶屨彌夥。應接不暇。乃以拄杖橫肩顧左右雲。大眾會麼。楖栗橫肩不顧人。直入千峯萬峯去。己卯春。腰包宵遁。直造天目西峯。有獅子巖。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妙樂之。有終焉之意。未幾慕羶之蟻復集。是年復造巖西石洞。營小室如舟。扁曰死關。上溜下淖。風雨飄搖。絕給侍。屏服用。不澡身。不薙髮。截甕為鐺。併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設三關語以驗學者雲。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隻是一箇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下語不契。閉門弗接。
禪師報恩從倫奉詔再焚道藏偽經。
道藏偽經。前已燒禁。是年復有道流搆難。十月二十日。有旨就大都憫忠寺。再勘焚燒道藏偽經。除道德經外。盡行燒燬。命倫舉火。倫陞座。以火炬打一圓相曰。諸仁者。祇如三洞靈文。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無。若也於斯會得。家有北鬥經。人口保安甯。其或未然。從此灰飛煙滅盡。任伊到處覓天尊。中書丞相耶律鑄。翰林院唐方等。奉勅撰碑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