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拷婢(2 / 2)

(外)你說的話雖不是指鹿為馬[指鹿為馬: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典出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卻定是以羊易牛[以羊易牛:易,替換。用羊來替換牛,喻此換彼。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見有牽牛而過堂下者,宰之祭鍾,王不忍,命以羊易牛。],做詩是真,他與範秀才唱和,你怎麼說到女人身上去?(貼旦)屈天屈地,何曾見個男子的麵?莫說小姐不曾見範秀才,就是留春也不知麵長麵短。(外)豈有此理。難道為個女人,就想成這等大病,他愛範家女子那一件?(貼旦)愛他的詩才。(外)再呢?(貼旦)再沒有甚麼。(外笑介)世上有這等呆妮子!

[前腔]笑從前針砭[針砭:讀音zhēnbiān,喻發現、糾正錯誤,以求改正。砭是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戰國策.秦策二》:“扁鵲怒而投其石。”高誘注:“石,砭;所以砭彈人臃腫也。”]空加,奇癖原來為嗜痂[嗜痂:成語“嗜痂之癖”的省稱。嗜(shì),喜愛;痂(jiā),瘡口結的硬殼。本義為愛吃瘡痂的癖性,後泛指怪癖的嗜好。典出《南史.卷十五.列傳第五.劉穆之傳》:“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嚐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靈休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飴邕。邕去,靈休與何勖書曰:劉邕向顧見噉,遂舉體流血。”]。我隻說他想著甚麼。若要做詩的女伴,這京師不要說一個,一百個也有。這校書女史,遍滿京華。看一呼自集,歌風奏雅[歌風奏雅:風指《詩經》之國風,雅指《詩經》之大雅、小雅。此處泛指吟詩作文。]。隻怕他入山陰應酬不暇[入山陰應酬不暇:喻事物繁多,應付不及。典出《世說新語.言語》:“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貼旦)有便有,隻怕不象範大娘那樣高才。(外)這大方去處,胡亂走出來的,也還強他幾倍。大家,豈同井底那鳴蛙[井底那鳴蛙:喻坐井觀天、見識狹窄。典出《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你去對小姐說,教他把詞壇戰鼓先撾[撾:音zhuā,打,敲打。]。

叫院子,到外麵傳諭,說老爺要收幾個女門生和小姐結社,但是能詩的女子,三日後都來聽考,考中的自然優待。(末)理會得。

[尾聲](外)華堂早把珠簾掛,辦淨幾明窗幽雅。看!有幾個玉筍門生隔絳紗[玉筍門生隔絳紗:“玉筍門生”指選拔出來的優秀門生後輩,典出《新唐書.李宗閔傳》:“俄複為中書舍人,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唐衝、薛庠、袁都等,世謂之‘玉筍’。”“絳紗”指東漢馬融授徒時常在絳紗帳裏,典出《後漢書.馬融列傳》:“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涿郡盧植,北海鄭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字器服,多存侈飾。嚐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