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1 / 2)

蛾眉[蛾眉:眉似蠶蛾彎而長,本形容女人眉毛之美,此處代指美女。白居易《長恨歌》有“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句。]不肯讓人,天下男子且盡效顰[效顰:美女蹙眉,而醜人仿效之。典出《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走。”矉通顰,蹙眉也。],乃欲使巾幗中承乏[承乏:謙稱,意思是臨時充任某職。《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794頁:“承乏亦謙詞,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隻能由自己承當。此固當時辭令。”]緇衣[緇衣:黑色之衣。《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毛傳:“緇,黑色,卿士聽朝之正服也。”《紅樓夢》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縞帶[縞帶:白色的絹帶,喻樸質也,泛指學子之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劄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之風,非特兩賢不相厄,甚至相見輒相悅,相思不相舍,卒至相下以相從,此非情之所必無,而我笠翁文中之所僅有乎?

笠翁才大數奇,所如寡遇,以相應求、相汲引而寓言閨閣,此亦禮失求野[禮失求野:《漢書.藝文誌》:“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意為:廟堂禮崩樂壞而在民間尋求之。]之意,感慨係之矣。

嗟乎:自龍蛇懼深,鶬鶊效寡[龍蛇懼深,鶬鶊效寡:這兩句都是講妻妾之間矛盾的。“龍蛇懼深”是講妻嫉妒妾,怕她生個“龍蛇”以影響自己的孩子。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餘懼其生龍蛇以禍女。女敝族也,國多大寵,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餘何愛焉。’使往視寢,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見《春秋左傳注》修訂本,楊伯峻編著,第1061頁,中華書局,1990)“鶬鶊效寡”是講妻妾或妾與妾不應矛盾(“效寡”)而應團結。《詩經.小雅.出車》有“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句,《詩經.豳風.七月》有“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句,皆言仲春之月,大地回暖,萬物昭蘇,正當男婚女嫁之時。因此當倉庚鳴時,不宜效寡,作向隅之歎。鶬鶊,讀音cānggēng,中國常見的黑枕黃鸝。“鶊”《笠翁十種曲》本原作“羹”,今據《笠翁傳奇十種》本改。(感謝學泰兄點撥)另,趙伯陶先生來信,又補充了關於鶬鶊的解釋,很有價值,即可以鶬鶊可以“療妒”(詳見書末“附錄三”)。謹對趙先生表示感謝。],尹夫人之待邢[尹夫人之待邢:《史記.外戚世家》中說,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後,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此句與下句“桓南郡之待李”是講妻妾和諧的。],桓南郡之待李[桓南郡之待李:“桓南郡”指明帝之女南康郡主,她是東晉大司馬桓溫的妻子。這句話是講桓溫之妻南康郡主與桓溫之妾李氏的故事。《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篇:“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甚有寵,常著齋後。主始不知,既聞,與數十婢拔白刃襲之。正值李梳頭,發委藉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曰:‘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主慚而退。”此段文字後,有一注:“《妒記》曰:溫平蜀,以李勢女為妾。郡主兇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見李在窗前梳頭,姿貌絕麗,徐徐結髮,歛手向主,神色閑正,辭甚淒惋。主於是擲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遂善之。”(《世說新語》在建國後版本很多,中華書局就有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1984年版;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幾為名姝[姝:音shū,美女。]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