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與命運抗爭、堅強成長少年馬鵬飛
◆奶奶,今後我就是你的眼睛
十四五歲的年紀,本應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紀,而在馬鵬飛這裏卻是過多的責任與生存壓迫感。磨難過早地讓這個少年成熟,同時也讓這個孩子作出了最不平凡的選擇。也正是這種由“孝”字引發的愛,讓這個少年更堅強、更堅持自己的選擇,要求自己主動而又積極地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榮獲遼寧省“道德小模範”稱號、“2008年全國十大真情人物”的馬鵬飛,是一個飽經生活磨難的孩子。在其還是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首先選擇離他而去。而後不久,父親也不堪生活的重負,出外打工。家裏就隻剩下了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奶奶,但生活常常喜歡捉弄人。
就在馬鵬飛五歲的時候,其唯一的親人奶奶卻被查出來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病情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如若不能及時控製血糖含量,很容易引發並發症。而作為嚴重糖尿病患者的奶奶由於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控製,很快就引發了並發症。忽然間,奶奶的眼睛就看不見了,而後頸椎病、心髒病、末梢神經壞死病也相繼而至。當時的馬鵬飛隻有5歲,5歲而已。5歲是一個什麼樣的年齡,是很多孩子還膩在媽媽的懷抱裏撒嬌的年齡,是很多孩子還不會自己穿衣的年齡,是很多孩子還需要媽媽哄睡覺的年齡。而此時的馬鵬飛,則是要做家裏的頂梁柱了。而此刻的他更是完全不像個小孩子,也許是苦難讓他一夜長大。
對生活充滿絕望、看不到希望與光明的奶奶,在極度悲觀的情況下,就想到了死。而這一切也沒有逃過僅有5歲的小鵬飛的眼睛,他總覺得奶奶哪裏有些不對勁。他開始把白天奶奶吃的藥裝在塑料袋裏拎著,就連晚上睡覺也都變得十分警覺,留意奶奶的舉動。
一天夜裏,想尋死的奶奶剛摸到門口,馬鵬飛就醒了,他著急地問:“奶奶你想幹什麼?”聽到這句話的奶奶摸到床上,抱著他欲哭無淚。
這時的奶奶,又聽到馬鵬飛用稚嫩但異常堅定地語氣說:“奶奶您不要怕,今後我就是你的眼睛,給你領路!但你一定不要離開我!”而日後,馬鵬飛也正是這麼去做的。
奶奶住院了,小鵬飛則24小時貼身陪護在奶奶身邊。每天在醫院的大樓裏用單薄而又弱小的身軀給奶奶打熱水、喂藥、喂水、喂飯、睡覺前給奶奶洗腳、每天給奶奶捶背,晚上不管多困,他都爬起來陪奶奶上廁所。
在小鵬飛7歲的時侯,奶奶忽然又得了肺炎,躺在床上高燒不退,而到了晚上,奶奶病得喘不上來氣,人整個也失去了意識,大小便失禁。而小鵬飛卻不嫌奶奶髒,他十分鎮定地輕輕用溫水為奶奶擦身體,然後怕奶奶難受又給奶奶擦上爽身粉,換上幹淨的衣服。當奶奶睡著的時候,他也不閑著而是去將奶奶換下的髒衣服洗幹淨。
馬鵬飛那來自心底的最真切的呼喚,讓奶奶心裏萬分難受。但此刻受到馬鵬飛極大感染的她,也決定以後無論生活怎樣艱難,也不會拋棄自己的孫子,要和自己的孫子一起扛過去。
於是,為了治病,為了繼續以後的生活,奶奶咬牙賣掉祖孫兩個僅有的房子開始租房居住。而就從這一刻起,5歲的小鵬飛就做起了奶奶的眼睛、家裏的頂梁柱,他也用他稚嫩、完全沒有重量感的肩膀挑起了他需要用盡所有的力氣挑起的生活的重擔。
◆做好每日的生存必修課
早晨五點,當別的孩子還在媽媽懷裏做著甜美的夢時,這時的小鵬飛已經按時起床了。起床後的他,則要先去燒兩壺開水,然後把它們涼成溫水後再灌到暖壺裏,放在奶奶床前,留著白天給雙目失明的奶奶喝,這樣奶奶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被燙著。
然後他會幫奶奶穿衣服、洗臉,做完這些他再去做早飯。吃過早飯,他再喂奶奶吃藥、給奶奶打針,打針是後來慢慢學會的。等把奶奶安置好,他還要繼續去把奶奶中午的飯菜做好,然後收拾好碗筷並把家裏的一切安排好後才背著書包去上學。而這就是他們祖孫兩個生活的既定日程,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般。從奶奶眼睛看不見的那天起,從馬鵬飛擔當起家裏頂梁柱的那天起,馬鵬飛每天都是這樣照顧奶奶,讓奶奶安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