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好習慣的養成是一輩子的事情,而壞習慣的養成可能隻是瞬間的事情。好的習慣可以讓你終生受益;而壞的習慣時刻阻礙顛覆你。
一個善於自律的人,必定也是一個通過自我約束讓自己形成良好習慣的人。中國古時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剛入佛門的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學習剃頭,由於沒有實際經驗,老和尚讓其削冬瓜皮來練習手法。這個小和尚很機靈,也很聰明,所以經過並不太長的練習後,他很快能把冬瓜刮得幹淨利落。他很開心也很得意,但這個時候師傅卻告知他說,他每次練完後,把刀插在冬瓜上這個習慣不好,但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終於有
一天,小和尚覺得自己可以給人剃頭了,就單獨跑出去給人剃頭,他很高興也很認真。一切都做得非常完美,幹淨利落。但就在他收刀的刹那,他聽到了客人的慘叫聲,並且鮮血順著顧客的腦袋往下流,原來他把客人的頭當冬瓜了。
看似可笑荒唐的一個故事,其實卻告訴我們: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因此,我們在人生的重要塑造形成時期,我們應當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摒棄與扼殺那些壞習慣於搖籃之中。
一個人的習慣並不隻是僅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它還包括很多領域的習慣,比如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學習習慣、說話習慣、娛樂消遣習慣等。
同時,一個人的好習慣的外在表現,會在他人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增加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度;而壞習慣的外露則會招致他人的不滿甚至反感。
作為處於人生重要塑造期的青年,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好的行為習慣對於青年人來說,就像是燈塔能指引與照亮未來的方向,引領我們去認知新的更開闊的世界。
對於當代青年來說,應當樹立廣泛的良好行為習慣。隻有多領域、多方麵地樹立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真正與好習慣相伴終生;而且好的行為習慣往深層次發掘便是美德。
首先,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應當要具備與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積極維護各民族友愛和團結的習慣;養成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德的習慣;積極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與榮譽感的習慣。
其次,作為中國共青團的一員,應當始終堅持黨的宗旨、責任和義務,養成積極貫徹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做到“哪裏需要,就往哪裏去”的習慣;做好黨的生力軍和預備軍的習慣;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的習慣;當黨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時,第一時間去維護的習慣等。
作為一個個體,更應堅持樂於助人、誠實守信的習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的習慣;獨立自主、勇於實踐的習慣;勤儉節約、樸素自然的習慣。
在工作中,尊崇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習慣;刻苦學習專業知識、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習慣;提高工作效率、為公司節約成本、創造更大效益的習慣。在我們現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就有這樣一群青年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這樣的習慣。
被譽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某部隊戰士雲南小夥兒饒宗誌,自入伍當兵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刻苦學習的良好習慣,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各類軍事技能集訓和比武競賽,不斷在摔打磨煉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戰術水平。他憑借過硬的軍事技能,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訓練尖子”;同時,他還根據自己在一線帶兵的經驗總結出在全區部隊得到廣泛推廣的“帶兵20法”;他還積極帶動其他戰友一起進步,在他所帶過的戰士中有2人轉為士官,2人擔任班長,1人考上了軍校,2人被部隊評為“訓練尖子”。
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的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侯彩娥,自從衛校畢業分到醫院工作後在基層一線從事護理工作,她始終保持著兢兢業業、刻苦努力、認真踏實的工作習慣;堅持對病人如親人、耐心體貼的工作態度;她不僅在業務上不斷認真鑽研,還堅持自己樹立思想上也要積極進步的習慣。同時,她還始終保持著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良好習慣,不僅處處作表率,還團結帶動其他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為所屬科室的外科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良好行為習慣的樹立需要的不僅是口號,它還需要更多的堅持與執行。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樹立良好行為習慣時,一定要堅持住,相信通過我們的堅持一定會收獲一季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