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創新是動力(1 / 1)

創新意識,作為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當然,它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

所謂的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一種基於為了滿足新的社會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原來的社會需求的意識。

早在2002年7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作出了重要講話。同時,他還對共青團提出了這樣的期望,他要求共青團“在工作思路上要創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創新”、“在自身建設上要創新”。

在現今這個分秒必爭的年代,在現今這個國與國之間更多靠科技較量的世界,傳統的生產與生活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今社會經濟和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很多重要領域,需要我們去突破、去創新,從而實現新的飛躍。

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各行業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抗衡已經突破傳統的模式,更多的競爭是來自科技的力量,而科技力量的較量中則要首推創新。而現今創新精神的大力提倡和開拓,則更是對此的重要體現所在。而要想讓自己具有創新精神,首先應當讓自己擁有創新意識。

要想讓自己擁有創新意識,首先應當了解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具有新穎性、社會曆史性和個體差異性等特征。其中的社會曆史性是指,由於創新意識的產生是基於一定社會曆史時期的某種社會訴求而進行的,因此,在想要讓自己擁有創新意識時,一定要考慮其社會效果。

其次,個體差異性則是指,創新意識作為一種意識的存在,它有一定的創造主體。而在這個具體的創造過程中,創造主體的個人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文化素質與水平,都會凝聚並體現滲透在這種意識裏麵。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創新意識從而去考察產生的社會訴求與背景,了解創造主體的個人素質條件等。

世界不同領域內,創新意識的訴求與被要求已經成為最閃亮的事實和趨勢。作為各個國家、個人都在爭相討論、追尋的創新和創新意識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個人素質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創新意識是決定一個國家、民族的創新能力的最直接的力量。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當其中的個體首先自我具備了創新意識,並使它得到積極的發揮與具體實際創造時,創新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其次,創新意識能推動社會各種形態以及諸多因素的積極變化,能推動社會的全麵進步。創新意識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遍及社會和世界的每個角落,遍及每個行業和個人的內心之中。可想而知,全球範圍內都在追尋創新意識,那連帶的必將是人群、行業、社會、民族、國家社會的整體效應。由於創新意識是一種積極意識,那勢必會引起一係列的積極變化,全體範圍的追尋也必定會帶來社會的全麵進步。

最後,創新意識能提升人的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創新意識源自創造主體的一種積極意識,它還需要創造思維、創造情感等因素的參與,而這些都是個人素質的具體體現。

然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也講究一定的思維方法與途徑。要想具備創新意識,從其新穎性特征出發,首先我們應當破除我們心中的“思維定勢”、“權威定勢”、“從眾定勢”、“知識——經驗定勢”等思維定勢;同時,還要積極拓展思維視角,獨立自主去實踐與執行。

獲得了“2009年度中央企業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陳建平,還在大學時期,憑借自己掌握的紮實知識和技能,就曾帶領團隊設計並製造出大陸第一輛太陽能汽車,同時,極具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他,還在此期間獲得了三項發明專利。參加工作後,更是致力於此。為公司的引進、消化、吸收三代核電技術過程作出了突出的成績和積極貢獻,也給廣大的有誌青年作出了增強創新意識建設的良好表率。

創新是動力,也是我們青年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掌握了創新能力,再加上具體的實施行動,一定會開拓創造出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