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勇於艱苦創業(1 / 1)

艱苦奮鬥作為我們黨和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是我們所學習與發揚的。早在革命戰爭時期,艱苦奮鬥精神就以其獨特的魅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由於我們黨和人民的艱苦奮鬥精神,中國的革命經受住了多重考驗,取得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的勝利,走過了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渡過了自然災害,通過了一次次的艱難險阻的阻礙,走進了新世紀的春天。

艱苦奮鬥精神一路伴著共和國走過了風風雨雨,它更像是一種習慣和信仰,有了它,“一切的困難都是紙老虎”;有了它,美好的向往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艱苦奮鬥有諸多外在形式的表現,也有不同方麵的不同體現。而其中艱苦創業就是艱苦奮鬥精神的集中體現。之所以要大力倡導和提倡艱苦創業精神,首先是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艱苦奮鬥的曆史。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成果。

中國革命的勝利以及新中國的建立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一步步用熱血和青春換來的。

其次,艱苦創業精神是人類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和力量;再次,我國現在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事業需要我們繼續去奮鬥,一些領域我們的實際技術水平還很低,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需要我們去解決、去克服,而這一切都需要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需要在新的征程中的開拓進取精神。

艱苦奮鬥精神作為我國的優良傳統,是永遠不能丟棄的,雖然我國現在已經走向了和平穩定發展時期,那這隻不過是“萬裏長征的一小步”而已。我們的最高理想和奮鬥目標還沒有最終實現,還與其他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達到最佳期望值等,而這一切仍然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對於一些陌生的難於攻克的領域則需要我們去勇於開拓和進取。

但時下一些人,由於暫時走上了領先致富的道路,就開始飄飄然起來,目空一切,揮霍無度,早就把艱苦奮鬥精神拋諸腦後了;也有一部分人,過分依賴父母和家庭,由於父母頗有幾分閱曆,家庭有豐厚的積蓄,於是就變得懶惰起來,賴在家裏無所事事;青年人的什麼追求、夢想,統統都不存在,更別提什麼艱苦創業,壓根兒沒有這個誌向。

青年時期本應是人生最燦爛的季節,是最應當施展抱負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的時期,而一些人卻是一副完全事不關己、自我消沉的狀態,更別提工作。

其實,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職位,隻要我們能發揮所長,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值得與光榮的。

想想一些人自願放棄自己優越的工作,回到農村帶動當地的農民致富;想想一些人在堅持自己理想的過程中,無論麵對多麼困難的境遇都不曾放棄的城市奔跑者;想想為了他人和國家,默默奉獻、揮灑自己的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

多次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共青團員、穆棱市八麵通鎮靠河村的於晶,2004年畢業後,毅然放棄了城裏的工作,返回家鄉,帶動當地的農民們走上養殖致富的道路。雖說,她也沒有經驗,但既然選擇了就要去做。她背上簡單的行囊就踏上了學習經驗的征程,兩個多月後,她帶著優良的種豬和經驗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被譽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洪雅縣將軍鄉新安村的青年李燕均,大學畢業後,也選擇了回鄉創業,在當地辦起了養兔場和養豬場。李燕均還主動傳授經驗給大家,帶動大家一起致富,養殖業也在蓬勃發展之中,現今已經飼養有肉兔1000餘隻、生豬300多頭。慢慢“李燕均”這個名字也有了影響力,當地廣大出外打工的青年們,聽說李燕均的創業經曆後,紛紛返鄉向其學習養殖技術,發展養殖業。在李燕均的帶領與幫助下,當地的村民們很快就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一個優秀的青年,是總要做些什麼、追求些什麼,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一代傑出的青年,也應當去開拓些什麼、創造些什麼,才能過得精彩燦爛;而每個青年都能堅持自己要堅持的,艱苦奮鬥,不畏艱險,那一定能創造中國新的未來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