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高參(2)
領導大戰中的作戰部
1940年12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舉行了全軍領導人員的會議,12月底進行了戰役戰略演習。由於華西列夫斯基在1940年11月底,因工作過度勞累生了一場重病,因而未能參與這些重大的措施。
1941年2月,華西列夫斯基恢複了工作。那一天,恰好是任命朱可夫將軍接替麥列茨科夫,擔任總參謀長的一天。
1941年的上半年,總參謀部的工作一直都非常地緊張。一次又一次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頭幾年的各次戰役,以及進行這些戰役的原則。
1941年6月,總參謀部接連不斷地從西部邊境各軍區和集團軍的作戰處,接到一個比一個令人震驚的報告。
德軍已在蘇聯邊境集中完畢,並著手在邊境上的許多地段拆除其早先設置的鐵絲網,並在掃雷。顯然,德軍在為他們的軍隊衝向蘇軍的陣地掃清道路。德軍的巨大坦克群進入了出發地域。
夜晚,可以聽到大批的坦克發動機的喧囂聲。
戰爭一觸即發,華西列夫斯基他們作戰部的全體工作人員幾乎寸步不離自己的崗位,雖然此時還沒有接到上級的任何命令。
6月22日0點,責成作戰部立即轉發總參謀長朱可夫交來的,由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和他簽署的發給列寧格勒軍區、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和敖德薩軍區首長的訓令。
訓令說,6月22日至23日,德軍可能在這些軍區正麵實施突然襲擊。還指出,襲擊可能從挑釁行動開始。因此,蘇軍的任務是:不要受任何挑釁的影響,因為這會使問題複雜化。但是,接著又強調指出,各軍區務必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以防敵人可能的突然襲擊。
1941年6月22日0時30分,訓令發往各軍區。
在戰爭爆發的這個決定性的夜晚,各邊境軍區指揮部同國防人民委員部領導和總參謀部保持著不間斷的聯係。
淩晨4時以後,每隔幾分鍾,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門就向作戰部發來德國空軍轟炸蘇軍機場和城市的報告。
具有兩年現代化戰爭作戰經驗,裝備精良的德國法西斯,襲擊了蘇聯的邊防部隊和掩護部隊。
6月23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立。同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組成蘇聯情報局的決議。總參謀部領導把為政府發布前線事態消息做準備的任務,交給了情報部長戈利科夫中將和華西列夫斯基。
6月30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共中央和蘇聯人民委員會,建立了由斯大林任主席的國防委員會。
在蘇聯人民和平生活中斷的日子裏,所有的想法立即集中到一個共同的目標上:無論多麼困難,也要頂住,也要堅持下去。
在戰爭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領導的作戰部,簡直就像一所蜂房。“蜜蜂”從前線飛來,帶來了許多需要立即處理的情報。
情報分發給3個部門,即按照戰鬥行動的3個主要方向:西北、西方和西南相應成立的3個處。能立即同時按幾條線路來回發報的“博多”式電報機不停地工作。
過去的軍區司令部,即現在的方麵軍指揮機關,把情報送到作戰部,作戰部把中央的號令下達各軍隊。
由於工作緊張,所以顯得人手非常的短缺。主要工作集中在一個大廳裏,這裏聚集著負責同軍隊進行聯係的主要幹部。各種比例和各種用途的地區和地形圖到處都是。
情報接連不斷地傳來。電報聯係或由通信飛機,或由偵察機,保持的聯係一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