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高參(1)
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勝利信心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具有決定性的行動愈簡單,則成功的機會也就愈大。——華西列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紅軍高參調到紅軍軍訓部任職
1931年秋,華西列夫斯基因表現優異、治軍有方,被調到紅軍軍訓部任職。
軍訓部是一個剛剛成立的部門。華西列夫斯基剛來時,被安排住在索科爾尼基。在剛到不久的一個星期天,華西列夫斯基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偶然碰到了特裏安達菲洛夫夫婦。盡管彼此的職位懸殊,但是這次見麵,還是像前幾次在特維爾和維什尼沃洛喬克見麵時一樣,顯得隨便而親切。
時任紅軍作戰部長的特裏安達菲洛夫,祝賀華西列夫斯基擔任了新職。他知道華西列夫斯基不太安心之後,就鼓勵他,勸慰他,說軍訓部的工作也是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
可是,誰能想到,在這次見麵以後僅僅幾個星期,華西列夫斯基就懷著非常悲痛的心情,為親愛的特裏安達菲洛夫送葬了。1931年7月12日,因飛機遇難,他犧牲了。
華西列夫斯基能到軍訓部機關工作,就是特裏安達菲洛夫推薦的。華西列夫斯基被他發現,是因1928年特裏安達菲洛夫帶職鍛煉,到莫斯科軍區第二軍任軍長,而這時正是華西列夫斯基領命改造該軍所屬的第四十八師第一四四團的開始時期。
在相互的交往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到軍訓部後,在對待新工作方麵,華西列夫斯基很是勤勉。沒過多久,新工作就把他吸引住了,並且完全占據了他的整個身心。
從1931年成立起,他一直工作至1934年底。對於華西列夫斯基來說,軍訓部是一個對軍人的成長極其有益的學校,不僅在軍事方麵,而且在黨的政治工作方麵,都使他獲益良多。
軍訓部當時由軍訓司令部和幾個監察部組成,有步兵監察部、騎兵監察部、炮兵監察部、工程兵監察部、通信兵監察部、體育訓練監察部和軍樂監察部等。
把紅軍的各兵種都結合起來的這種組織機構本身,就不能不對整個軍訓的組織,特別是對現代戰爭中極其重要的各兵種協同動作問題的研究,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華西列夫斯基和軍訓部的工作人員,經常下部隊檢查軍訓情況,發現訓練中的薄弱環節,為指揮人員上示範課;在部隊中研究進行諸兵種合成戰鬥的新方法,改進部隊訓練方法。通過實兵演習,來檢驗起草的戰鬥條令和為按軍訓係統所屬的各兵種製定的專門的教令。
令華西列夫斯基感到高興的是,軍訓部全體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都是下部隊。在每次下部隊之前,要在軍訓部長、軍訓部參謀長或某一位工作有關的監察部部長的領導下,周密地研究所有應該檢查的課題。
從1931年起,華西列夫斯基還兼任了軍刊的工作。他主持編輯和出版軍訓部發行的《軍訓通報》,這是工農紅軍指揮人員的理論輔導教材。後來,蘇軍最有影響的軍事學術刊物《軍事通報》也轉歸軍訓部辦。華西列夫斯基也兼任了該刊的編輯部工作。
在軍訓部工作期間,華西列夫斯基深入研究了關於大縱深進攻戰役的理論,以及諸兵種合成戰鬥動作協調等一係列最新軍事科學理論。
由於華西列夫斯基在大縱深戰役理論研究方麵取得的突出成績,當謝佳金將軍出任第二任軍訓部部長後,華西列夫斯基多次被派遣到各軍區的野戰部隊,檢查應用訓練演習。
在1933年夏季進行的諸兵種合同大縱深戰役試驗演習中,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演習導演司令部的參謀長。
在演習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參與編寫《大縱深諸兵種合同戰鬥細則》,以及《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在現代諸兵種合同戰鬥中的協同動作細則》。
同年,華西列夫斯基還參加了軍訓部司令部和工農紅軍參謀部工作人員一起,編寫了《部隊各級司令部勤務教令》的工作。
該教令經工農紅軍參謀長批準後,發給了部隊。
在下部隊之外的時間裏,華西列夫斯基同軍訓部的同事們一起,參加係統的戰鬥、技術和作戰方法的作業。軍訓部工作人員經常到有關研究單位了解最新的技術裝備,或到炮兵、坦克兵和工程兵射擊場去見習。
參與這一係列的活動,讓華西列夫斯基受益匪淺。
根據人民委員部的命令,軍訓部還經常給人民委員部中央機關首長上課。其中最重要的課程講座,直接由副國防人民委員留哈切夫斯基親自講授,華西列夫斯基和其他工作人員則負責準備沙盤作業。
軍訓部不斷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方麵軍和集團軍大縱深戰役的理論。隨著國際形勢的日益加劇,這一理論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擔任總參戰役訓練處處長
1934年,伏爾加河沿岸軍區的夏季演習,暴露出戰役戰術訓練以及軍事指揮,特別是軍師兩級指揮方麵的一係列缺點。因此,人民委員會發布命令,對這次演習的結果作出相應的評價和指示,並就演習作出組織結論。
鑒於有必要加強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部機關的工作,華西列夫斯基被派往那裏,擔任軍訓部部長。在此期間,華西列夫斯基有幸結識了許多後來成為蘇軍名將的軍事領導人。如他的終生摯友、著名的朱可夫元帥,以及索科洛夫斯基元帥、布瓊尼元帥、特卡切夫將軍等。1935年9月22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發布決定:在工農紅軍和海軍中,實行指揮人員和領導人員軍銜製。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上校軍銜。
1936年秋,華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變動。人民委員部命令華西列夫斯基和司令部作戰部部長特羅菲緬科上校,到剛成立的總參謀部學院進行深造。挑選學員的工作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派往該學院學習的學員,都是總參謀部、各軍區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各大兵團司令和參謀長以及工農紅軍各院校的教員。凡是被派往學院學習的人員,都必須具備戰鬥資曆,優良的工作鑒定,還要受過高等軍事教育。
總參謀部學院坐落在特魯別茨基大街的兩座大樓裏。一座樓作為教室,另一座樓作為學員宿舍。學員的學習限定為一年半。1936年11月1日,學院開學了。學員們穿的製服上衣和大衣,都有鑲有白邊的黑色天鵝絨衣領。褲子兩側有帶白邊的深紅色鑲條。軍帽也有帶白邊的深紅色帽圈。這種製服一下子就把這個學院的學員同其他軍人區分開了。
在學習期間,華西列夫斯基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了解和研究最新技術兵器和當前外國軍隊的書麵材料。對集團軍戰役、航空兵兵團行動、坦克裝甲兵團作戰,以及集團軍後方與後勤工作等最新軍事的熱點理論問題,他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937年6月1日至7月15日,學院的學員放暑假。假期過後,華西列夫斯基和其他學員被安排到海軍艦艇上實習兩周。按規定,學員一半去黑海艦隊,一半去波羅的海艦隊。華西列夫斯基被分到波羅的海艦隊實習。
1937年8月底,總參謀部學院的臨時領導日古爾教員,指示華西列夫斯基擔任包括在戰役學教研室的後勤教研室的領導工作。
這項任命,讓華西列夫斯基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他從來沒有做過這方麵的工作。然而學院領導通知他說,這項任命是原先的學院領導提出的,並且已經由總參謀長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