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3 / 3)

今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

夫正偏五位。君臣之分也。君視臣。臣奉君。君臣慶會。中道立矣。兼中至。從漸入頓。順成者規也。兼中到。從頓入漸。逆成者矩也。不規矩不能見其道。觀者當觀規矩。

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係駒伏鼠。

宗通者寂寥非內。趣極者寬廓非外。真常流注。己見猶存。門裡出身則易。身裡出門則難。駒奔鼠竄。熏習難忘。

先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從上佛祖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之大施主。隨眾生差別之性方便教導。廣如來平等智慧。見聞覺知悉得清淨。非肯心自許者不能也。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

夫學道者諦審先宗是何標格。著佛衣。誦佛書。行佛行。如是證之即佛也。香嚴擊竹。靈雲見桃花。雪峰輥毬。秘魔擎杈。如是悟之即祖也。佛祖之道人人本具。豈生佛之有異耶。

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

古人學道樹下塚間。十年五載乃能成道。所謂久受勤苦乃可得成。雪山六年。少林九年。佛祖標格也。積功多少如虎之缺。如馬之馵。虎之傷人一度耳。生一缺傷人之多耳。如鋸齒馬之後左足白曰馵。左尚吉。道德之驗。喻此表之。

以有下劣。寶幾珍禦。以有驚異。狸奴白牯。

非弊垢衣無以見珍禦。非狸奴無以見驚異。佛祖向異類中行。所謂入眾生界煩惱泥中。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喻。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

經雲。譬如射師有諸弟子。雖未慣習其師技藝。然其方便善巧。餘一切人所不能及。木人石兒無情識思慮。喻其巧力非情識思慮所能到也。

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不孝。不奉非輔。

臣奉於君則有憂國之心。子順於父則有克家之誌。如周公之於文王。大舜之於瞽叟。倘不忠不孝豈可當臣子之稱。求道亦然。念茲在茲釋之在茲。感應道交可名曰道。

潛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潛行者不露。密用者不覺。如春在花或去或來。如月在水不出不入。主主不相見。主中主也。是以懸佛日之長明。續慧命之不斷。豈小補者哉。

汾陽昭廣智歌

或五位或三路  施設隨機巧回互  不觸當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無佛祖

右敘洞上宗。

或君臣或父子  量器方圓無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愚智賢毫明漸次

右敘石霜宗。

或全提或全用  萬像森羅實不共  青山不礙白雲飛  隱隱當臺透金鳳

右敘石頭藥山宗。

心聞賁曹洞宗派頌

定齋閑閑居士曹洞贊(淦人。趙康文。字周臣)

醉蓬萊看何移鬥柄。月轉銀盤。夜明簾外。露洗丹墀。尚排班人末。鶴出銀籠。鳳辭靈木。正翱天際。帝闕雲深。天顏霧映。九重深秘。回互偏圓。混融明暗。借位明功。借功明位。玉線金針。辨細中細。一句超然。劫前消息。任洞山不會。石女謳歌。木人撫掌。泥牛驚起。

補曰。甞見天童上堂雲。一亙清虗夜正央。桂宮老兔冷噴霜。混融明暗無分處。誰辨個中偏正方。所以道正位雖正卻偏。偏位雖偏卻圓。正恁麼時作麼生辨。良久雲。歷歷機前雙照眼。堂堂象外萬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