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四明天童沙門 雲外雲岫 註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

古德道。如是如是善自護持。此實證實語之事。體如金剛不變不壞。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心心相照如鏡對鏡。光光互融各不相借。豈非密用者哉。

汝今得之。善自保護。

此付法授受之際。毫釐無差。護惜受持。使慧命不斷故也。

銀杯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

夫履道一如者。內外明皎。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如銀與雪。如鷺與月。色雖相類。體未仝一。所謂鷺鶿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似他。當去彼取此以求真性。

意不在言。表機亦赴。

到此者獲自然智慧。不求言其言自至。雲從龍。風從虎。非人力之所能為也。

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求寂者沈空。忘空者墮見。捨空求道。道不可得。空空於內。情存顧佇。所謂一塵起而翳天。一芥隨而覆地。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

夫進之不可即。退之不可離。心如火聚。莫能安立。到者裡能懸崖撒手。竿頭進步。前後際斷。方為究竟。

但形文彩。即屬染汙。

祖師道。一切語言是提婆宗。以者個為主。然失之者喪其道。得之者汙其道。不亦難乎。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夫夜半正明。當求明於暗。天曉不露。當求暗於明。若也暗中得明。暗不為礙。若也明中得暗。明不為礙。所謂如來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為物作主。用拔諸苦。

夫佛性流入一切處。與其同事。引凡入聖。度眾生而無怠。所謂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雖非有為。不是無語。

佛以無為法用於有為法中。立言以化眾生。佛道深遠。非智莫入。

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夫鏡能鑑物從求。發現一無差惑。雖偽而真。雖真而偽。若能以真求偽。以偽求真。則真偽自見。

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言未正故。

夫新生孩子六識已具。如水上打毬子。不滅不停。婆和學語意。意存於語。語不可辨。當待其機熟然後自透。

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

重離。易之二五。離者麗也。麗者明也。二五重離也。中正之謂也。疊而為三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也。變盡成五者。兼中至。兼中到。通前為五也。三則由漸入頓。五則由頓入漸。化眾生同歸涅槃。

如荎艸味。如金剛杵。

經雲。譬如有藥。為呪所持。見聞同住憶念之者。諸煩惱病悉皆除盡。譬如金剛杵能除一切諸魔外道。

正中妙挾。敲唱準舉。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而吉。不可犯忤。

此正中兼帶理事準行。敲唱以鳴其道也。偏正互融事得理遣。觸途無滯。故曰通宗通塗。出識不染諸緣。入識不居陰界。錯然則吉。其或不然。則為犯忤。

天真而妙。不屬迷語。因緣時節。寂然昭著。

經雲。虗空無動轉。出生一切諸有為法。萬法變滅。虗空無壞。豈有迷悟哉。遇緣即宗。建立諸法隨其昭著。如四時行焉。

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

夫至理者入鄰虗而不知其小。攝世界而不知其大。與陰陽同一造化。理之妙也。不應律呂。道無與焉。所謂毫釐有差。天地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