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刀“征義堂”(1 / 1)

【家訓】

“官紳市民聯為一氣,自可辦理妥當。”

【故事】

鹹豐二年冬天,因為左宗棠的參與,太平軍久攻長沙不下,自動撤圍,轉向湖北而去。張亮基非常高興,大擺慶功宴。席間,大家都喝得臉紅脖子粗的,唯有左宗棠悶悶不樂的坐在張亮基旁邊。

“季高,今天大家這麼高興,你怎麼好像有心事的樣子?”張亮基悄悄問道。左宗棠說:“現在人多嘈雜,過會我再給你講。”

酒宴散後,張亮基和左宗棠來到書房。

“說吧,現在沒別人了。”

左宗棠說:“現在長太平軍然暫時撤退了,但湖南境內並沒有平靜。很多平民在各種會黨的蠱惑下,起來鬧事。以當時來看,雖然勢力和太平軍不能相比,但時間長了也會形成威脅。”

張亮基點點頭。自從太平軍起事後,湖南境內就出現了許多民間會黨組織。什麼串子會、紅黑會、半邊錢會、一股香會等,光說名字就得半天。這些人成群結黨、嘯聚山穀,不時出來騷擾百姓,尤其是東南和西南,會黨更是極度猖獗。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不過,這些匪徒散居各地,怎麼打擊才好啊?”

左宗棠胸有成竹地說:“以練鄉兵,治土匪為急務。”張亮基眼前一亮:“說得具體點。”左宗棠說:“先讓各州縣查辦會匪、盜賊、痞棍,他們治理不了的,大家再一起想辦法。總之一句話,隻要官紳市民聯為一氣,這件事就可辦好。”

張亮基點點頭:“眼下瀏陽‘征義黨’靠我們最近,要不,我們先殺一儆百?”左宗棠說:“我也是這個意思。‘征義黨’借助險要地勢,聚眾4000餘人,其首領周國虞在前段時間還曾和太平軍聯係,圖謀相應。被廩生王應蘋察覺,周國虞竟殺死王應蘋,封存地方糧倉,並強令富戶出錢買武器;如不及時剿滅,勢必養虎為患。”

張亮基對左宗棠的分析很是讚同,第二天就召集屬下研究對策。布政司潘鐸站出來說:“現在長沙剛剛解圍,還沒喘口氣呢,就要剿匪,我看不可。”左宗棠說:“等你喘完氣,會匪就殺到你眼皮底下了!”潘鐸不屑地說:“區區幾個烏合之眾,也犯得上勞師動眾?”

張亮基一拍桌案,大聲說道:“好了,今天不是來討論打不打的,而是研究怎麼打。不同意打的意見暫時保留。”潘鐸這才不說話了。

經過一番研討,張亮基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派江忠源從嶽陽秘密帶兵到瀏陽,征討征義黨。為了保密,一切都由左宗棠以私人信件的形式傳達命令。

1853年1月22日,江忠源按照左宗棠的部署,率部抄小路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瀏陽城東馮家山。待周國虞等會黨發現,瀏陽城已經貼滿了官軍的告示。告示說,不管是不是“征義黨”,隻要不是土匪,一概不追究。為了分化瓦解敵人,江忠源還派人去招降周國虞。一時間。“征義黨”內部人人自危。

周國虞一看不好,立即召集所有人馬,做了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周國虞說:“弟兄們都看到了,官軍已經聯合四鄉各團,對我們形成了合圍之勢。太平軍雖然暫時離開了湖南,但在湖北等地已經取得了很大勝利,不久就會打回來。我們現在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揭竿而起,和太平軍遙相呼應。否則,即使我們坐著不動,官軍也不會放過我們的!”

“我們聽大頭領的。殺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周國虞的親信大聲相應。

“好!我們現在就起事,中午飯到瀏陽城裏去吃。”

周國虞說著,跨上戰馬,舉著一麵寫有“官逼民反”的白旗,大喊著向清軍駐地衝去。江忠源早已做好了迎敵的準備,一番廝殺後,“征義黨”扔下幾百具屍體,向山裏撤去。江忠源率兵緊追不舍,很快進占古港。為了不使匪徒有喘息的機會,清軍一鼓作氣攻占“征義黨”退守的三平洞,將“征義黨”的另一個重要首領曾世珍捕殺。周國虞雖然換裝逃跑了,但不久也被清軍抓獲,成了刀下鬼。

就這樣,左宗棠審時度勢,幫助張亮基一舉剿滅“征義黨”,使長沙四圍清淨了許多。

【感悟】

抓住機會就能成功:機會對於每個人是均等的,能不能抓住,就看你的眼光和謀略。很多人之所以做“事後諸葛亮”,就是沒有抓住應有的機會,而虛榮心又讓他們表白其實他們早就看到了,到最後隻落個自欺欺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