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否極泰來建新軍(1 / 1)

【家訓】

“營官多用武人,亦不盡樸實之選,止取其能拚命打硬仗耳。”

【故事】

左宗棠因為“樊案”被迫退出湘幕後,於鹹豐十年(1860年)正月從長沙啟程,準備到北京參加為鹹豐皇帝三十華誕而特開的“恩科”會試。三月初三,左宗棠來到湖北襄陽。襄陽道毛鴻賓見老朋友到來,趕緊設宴招待左宗棠。

“季高兄不是在湖南巡撫做事嗎?怎麼,這麼有閑情?”

左宗棠歎了口氣,就把近來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那麼,季高兄有何打算?”

“我打算進京會試。”左宗棠將杯裏的酒一飲而盡,躊躇滿誌的樣子。

一聽左宗棠要去京城,毛鴻賓連忙說:“官文現在正想法整你,你去京城不是自找麻煩嗎?”

左宗棠這才大悟自己的處境險惡,於是,決定去曾國藩那裏暫避風頭。剛來到曾國藩的大營,就收到了鹹豐皇帝為左宗棠“昭雪”的寄諭,讓他回湖南募勇,左宗棠高興地回了長沙。3天後,左宗棠接到了清廷命他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的諭令。

這下,左宗棠便完成了從幕僚到清廷命官的蛻變。

當時,清政府於太平天國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深感勢單力薄的曾國藩計劃再組建一支軍隊,環視左右,這副擔子自然就落到了左宗棠的肩上。

當然,在政府看來,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清政府組建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先後於鹹豐八年和十年被太平軍一舉圍殲。正規軍不行了,就隻能靠由漢人指揮的地主武裝了。恰逢劉長佑和曾國藩都升官了,一直被罩在別人光環下的左宗棠,於是站到了世人麵前。

此時,曾國藩已總督兩江,率軍渡江紮營皖南祁門,以圖攻取安慶。曾國藩函請左宗棠在湖南募練軍隊支援安徽。於是,左宗棠在湖南著手開始組建軍隊。

因為左宗棠兩次進入湘僚,所以他在湖南的威望極高。當時就有崔大光、李世顏等九人鼎力相助,不長時間就招募到了三千五百多人。加上“老湘營”舊部一千四百人,“楚軍”已經初具雛形。

鹹豐十年六月(1860年7月),左宗棠正帶領楚軍在長沙城外加緊訓練,同村的朋友林秋聲來看他,左宗棠手指整齊演練的隊伍,躊躇滿誌地說:“曾公用人,主張‘才堪治民’,即以文員和儒生領軍。而我則任用武藝高強的人帶兵,這樣一來,我的部隊之戰鬥力絕對會超過湘軍的。”

林秋聲問:“怎麼,你這不叫‘湘軍’?”

左宗棠說:“當然了。為了和老湘軍區分開,我給這支隊伍取名‘楚軍’。”

林秋聲撓撓頭問:“那有什麼不同嗎?”

左宗棠說:“當然不同了。曾公招兵時,主要招收湘鄉籍的兵勇。而我這次招募的兵勇,來自湖南各府縣。在一個縣招兵,數量有限不說,偶爾受挫,會波及全軍,弊端明顯。不信你看著,我是怎樣帶領這支新軍南征北戰、建功立業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左宗棠的設想是正確的,他所帶領的這支部隊,在與太平軍的戰鬥和收複新疆的戰鬥中所向披靡,顯示了不凡的戰鬥力。

【感悟】

走自己的路:生活中,很多人都想幹出一番事業,但開始幹時,又不願冒險,而是借著別人的所謂經驗,踏著別人的腳印往前走。殊不知,同樣一個方法,在別人是良法,在你可能就不適合。你的性格、你的人際關係、你所處的環境都和別人不一樣。同樣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你和別人在同一條路上行走,但人家是汽車,你是自行車,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你想超過他,就要尋找另外一條路,哪怕這條路很崎嶇,隻要是條捷徑,就可能超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