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3 / 3)

胡子假漢高聽賈言,征魯二生曰:帝於是因張良以問四皓。四皓曰:吾誌其道,未傳其業,盍征魯二生?乃命魯郡守以禮征之。二生曰:上素輕儒,好嫚罵,吾不忍見也。太守以聞。帝曰:所罵者,腐儒耳。則命大臣以玉帛聘焉。二生曰:上以布衣提三尺,用天下豪傑取天下,今天下已定矣,安用儒生?堅臥不起。使者複命。上即日車駕見之。二生見曰:陛下已定天下矣,尚安求士?上曰:定天下者,一時之事爾,吾欲與生謀萬世之業。二生再拜稽首,曰:陛下真天下之君也!上命副車載歸未央宮,東鄉坐而師問焉。上曰:吾生戰國之末,不聞二帝三王之道,願生以教我。二生對曰:天下之道有三:大本也,大幾也,大法也。此聖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謂也?二生對曰:大本一心也,大幾萬變也,大法三綱也。此聖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謂也?二生對曰:陛下明達廣大,愛人喜施,有長人之本矣。知人,好謀,能聽,得應變之幾矣。項王殺君,舉軍縞素,布告天下而伐之,知提綱之法矣。“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王者法天,心不可怠放,怠則應變必失其幾,放則三綱不得其正。幾一失,則事難定;綱不正,則亂易生。陛下已定天下矣,其亦少怠矣乎!放者,其不可收矣乎。上不覺促膝而前曰:生何謂也?二生對曰:王者,法天以行其政者也。法天之道,必先知天。知天之道,必先識心。識心之道,必先識心之性情。欲識心之性情,察諸幹行而已矣。上曰:生言甚大,願明以教我。二生對曰:幹元統天,健而無息,大明終始,四時不忒,雲行雨施,萬物生焉。察乎是,則天心可識矣。是心也,陛下怠之則放,放之則死,死則不能應變投機,而大法遂不舉矣。臣子可以乘間而謀逆,妾婦可以乘間而犯順,夷狄可以乘間而抗衡矣。後嗣雖有賢明之君,亦終不能致大治矣。上曰:何為而然?二生對曰:本不正也。陛下不見大本乎?木充本完,故能與天地陰陽相應。枝葉茂盛,華穠而實美焉。本一病,則蠹生其中,雖天覆之,地載之,陰陽承之,而枝葉不能茂,華實不能美矣。上曰:我知之矣,願聞所以行之。二生對曰:法始於伏羲,繼乎神農,大乎軒轅,成乎堯、舜,損益於禹、湯、文、武。夏之亡,非大禹之法不善也,桀棄法而亡也。商之亡,非成湯之法不善也,紂棄法而亡也。周之亡,非文、武之法不善也,幽、厲棄法而亡也。秦則不然,創之非法,守之非法而亡也。天下初定,革弊起度,今其時矣!臣願陛下勇於法天心,大明其用於政事,以新天下。上曰:吾願聞其目。對曰:曆世聖帝明王廳天受命之大法,小臣其敢專席而議,願陛下與天下共之。上曰:善。於是詔天下搜揚岩穴之士焉。

胡子謂孫正蒙曰:天命之謂性,流行發見於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窺見一斑半點而孰認己意,以為至誠之道。如是,如是,欲發而中節,與天地相似也,難矣哉!求免斯弊者,舍講學其可乎?

田叔悉燒梁獄詞,空手來見,可謂善處人子母兄弟之間者也。漠景,忌刻之君也,而能賢田叔,有過人之聰明、越人之度量者,何歟?以太後在上,不敢肆故也。無理存亡,在敬肆之間爾。孔子作春秋,必記災異,警乎人君,萬世不死也。

漢文

胡子曰:漢文之顧命曰:朕不敏,無以佐百姓,常畏過行,惟年久長,懼於不終。此幹之健,天行之所以無息也,此堯、舜、禹、湯、文、武之心所以萬世不滅也。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懼人君之自滿。自滿,則上失此心也。

漢景以郅都、寧成為中尉,以嚴酷治宗室貴戚,人人惴恐。夫親親尊尊之道,必選天下有節行賢德之人為之師傅,為之交遊,則將有大人君子可為天下用,何有憂其犯法邪?治百姓亦然。修崇學校,所以教也。刑以助教而已,非為治之正法也。

周亞夫、霍光不學不知道,能進不能退,殺身亡宗,是功名富貴誤之也。知道者屈伸通變,與天地相似,功名富貴何足以病之?張子房進於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