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維特與歌德——古典時期的愛情之二(2 / 3)

維特在決定了去死之後,於聖誕節前夜最後一次來見綠蒂。兩人的心情都很複雜。綠蒂害怕這種單獨的相處,請維特念一下他翻譯的、送給綠蒂的蘇格蘭古歌者莪相的詩。正是這首講述神話悲劇的詩,使即將走向悲劇的維特大慟,綠蒂也被感染,兩人終於越過底線擁抱在一起,維特還吻了綠蒂。第二天,聖誕夜十二點,維特用從阿爾伯特那裏借來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前的幾個小時,他一直在寫信,寫給法官,請他把自己的遺體埋在菩提樹下,請讓他穿著這身初次見到綠蒂時的衣服入葬:長統皮靴、青色燕尾服,配著黃色背心,衣袋裏裝著綠蒂送給他的淡紅色的蝴蝶結;寫給朋友威廉;最後當然是寫給綠蒂:我走到窗前,仰望夜空。我親愛的人啊,透過洶湧的、疾飛過我頭頂的烏雲,我仍看見在茫茫的空際有一顆顆明星……我看到了群星中最美的北鬥星。每當我晚上離開了你,每當我跨出你家大門,它就總掛在我的頭上。望著它,我常常真是如癡如醉啊……啊,綠蒂,什麼東西不會叫我想起你呢……隻要能為你死,為你獻身,我就是幸福的!我要勇敢地死,高高興興地死……子彈已經裝好……鍾正敲十二點!就這樣吧……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第二天早上六點,仆人發現時,維特還在喘息,但已無意識。大夫毫無必要地切開他胳膊上的動脈,血流出來。從靠椅扶手上的血跡斷定,他是坐在書桌前開槍的,隨後摔到地上,痛得圍著椅子打滾,最後仰臥著,麵對窗戶,漸入昏迷。直到中午十二點,他才斷氣……

寫《少年維特的煩惱》時,歌德二十五歲,已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和維特一樣,他出生在富裕而社會地位低下的市民家庭。此前他剛經曆了一場戀愛和失戀:在鄉村舞會上邂逅已有未婚夫的少女夏綠蒂·布甫,在狂熱單戀三個月後,為了擺脫這無望的愛的痛苦,他不辭而別。這一感情創傷還未平複,又傳來朋友、公使館秘書耶魯撒冷,因單戀友人之妻而自殺的噩耗,這噩耗深深刺激了他,使他魂不守舍,輾轉徘徊。終於有一天,“經過了那麼久那麼多的暗中準備,我奮筆疾書,四個禮拜便完成了《維特》,而事先並不曾寫下全書的提綱或者內容的一部分……我像個夢遊者似的,在差不多是不自覺的情況下寫成了這本小冊子。”

這是真正的靈感之作,其中既有迷茫的人生體驗,又充溢著青年詩人的多愁善感、特立獨行,同時也看出當時感傷主義和啟蒙文學的影響,如受英國理查遜的小說《克拉麗莎》和法國作家盧梭的小說《新愛洛漪絲》的影響。據歌德自己說,這部小說發表後(1774年),他隻重讀過一次(1786年),做了一些文句方麵的修改,“我當心以後不要再讀它,它簡直就是一堆火箭彈!一看到它,我心裏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感受當初產生這部作品時的那種病態心情。”可見當年的失戀對他的打擊有多麼大,也可見這部小說之中飽含他的心血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