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曰。果漿者。謂以諸果壓漿。濾滓澄清。滴淨飲之。三世如來。食不過中者。以諸佛性恒處中道。是故如來自誕王宮。乃至涅槃。於其中間。曾未有非時之食。故論雲。如來性離非時食故。佛言。中後不食。有五福。一少婬。二少睡。三得一心。四無下風。五得身安隱。亦不作病。言謾者。欺也。又與慢同。怠也。忽也。不敬也。起信雲。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慚愧改悔。不得輕於如來所製禁戒。當護譏嫌。不令眾生妄起罪過。斯誠自利利他。荷持正法。敷揚利物。報佛恩德者也。
二誡勉
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
上二句誡無虗度。下二句慨無上進。日既閒過。時復虗度。不謀上向。坐喪光陰。實為可惜。
記曰。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況為生死出家者。如救頭然。而可虗度哉。兀兀是不動貌。乃悠悠度日。無所用心。不求升進。如窳者焉。
徒消十方信施。亦乃孤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
初二句無德報恩。次二句罪深障重。後二句由障成失。若無升進。不但無功以消信施。亦乃無德以報四恩。功既不施。德無從立。積罪日深。惑壅心源。無大人之見。失聖人之明。背覺合塵。故乃觸途成滯。慧解既封。焉能開發後來。縱使年高臘長。亦何免人所輕欺。
記曰。障即煩惱惑也。以貪嗔癡垢。壅蔽胸中。豈能心光透漏。既無自利。復缺利他。故為後學之所輕欺。又此心從無始來。惡習種子緣深。今復熏之。豈不易壅乎哉。觸謂遇對。途謂道路。即事理也。滯謂滯礙。是不通之義。以心塵壅塞。故遇事不通。對理不達也。
古雲。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
上句令傚先哲。下句勸自勉進。先聖後賢。人人有分。彼既如是。我何不然。豈可自輕而退屈己誌。故佛誡羅睺羅雲。十方世界諸菩薩。念念已證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涅槃經雲。若人不知佛性者。則無丈夫相。皆名女人。
記曰。亦爾者。亦然也。丈夫者。智人也。彼既丈夫。我亦智人。不可高推在彼。而自負己靈。一切眾生本亦成佛。是故六凡四聖。同一心源。迷則為凡。悟即成聖。一念相應。便同諸佛。若也未能。當以身戒心慧。內外熏修。則步步離凡。念念階聖。一生取辦。亦何讓他哉。善逝者。謂第一上升。永不復還也。亦雲好去。謂於種種諸三昧無量智慧中去。此乃如來十號之一也。聖賢者。三乘人。未見道已前名賢。修習福智。具賢德故也。見道已後名聖。聖者正也。以無漏智。正合理故也。
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上二句違教。下二句失利。若不如上修行。實乃枉披法服。混濫一生。無功可記。無德可錄。故曰殊無所益。
記曰。徒者空也。緇門者。以服色而稱法門也。
三結勸五
一啟發
伏望。興決烈之誌。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
初二句博達意氣。次二句宗賢杜愚。後二句悟不由他。伏望乃懇禱之詞。興決烈誌者。發勇猛心。秉丈夫之氣。開特達懷者。恢擴胸襟。立向上智。舉措看他上流者。動靜履踐。須宗上德。莫擅隨於庸鄙者。不可自專隨習庸流時輩。故範蜀公。送圓悟禪師行腳雲。觀水莫觀汙池水。汙池之水魚鱉卑。登山莫登迤邐山。迤邐之山草木稀。觀水須觀滄溟廣。登山須登泰山上。所得不淺。所見亦高。斯之謂也。今生便須決斷者。一刀兩段。當下決了。今若不了。更待何時。不由別人者。自心還自決。自修還自悟。非關於別人。縱饒父子。亦難相代。所謂借人鼻管出氣不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