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3)

上二句歎道。下二句勸進。言此教外一宗。離文字相。絕心路學。不落階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為最妙最玄。惟恐當人信之不及。若也無疑。肯心決誌向前。必無賺悞者也。

二教理二

一示教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上二句明機。下二句明教。以如來隨機設教。觀根授法。故有三乘十二之分。教外別傳之異。倘或未能頓超方便之門。必須留心熟研教典。文熟則理彰。因指自見月。所謂尋流達源者矣。

記曰。此不言下士者。謂中人可以語上。下士聞道則笑。故此不錄。且於教法留心者。恐非獅子兒。不能從空翻身。且令沿溪傍徑。免有喪身失命之患。故使溫尋。令從理悟入也。貝葉。即三藏經典。梵語貝多羅。此雲岸影。其樹如此方椶櫚。直而且高。葉長廣。色光潤。西國書寫。皆取用焉。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

初句自行。次二句化他。末句報德。欲報佛恩。必須傳揚接引。故偈雲。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牀座徧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夫欲傳揚正法。先須溫尋貝葉。探賾幽玄。研究性相。窮盡義理。不滯筌罤。宗趣爰啟。開發初機。使之悟入。方為報佛恩德也。

記曰。上令熟究其文。此令推窮義理。義者教之所顯。理者義之所歸。筌罤者。筌為得魚。罤為得兔。指為月標。得意忘言。始不滯於筌罤。故經雲。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如是知者。方能因教悟心。不迷經旨。自利利他。報佛恩德。誠為國之寶也。

時光亦不虗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初句讚德。次句矚荷。下二句行稱。具如上解行報德。誠為光陰不虗喪矣。去聖時遙。法音久寂。若不勉力扶持。法滅在邇。終非報德。必須堅誌荷持正法。自行化他。覺行漸圓。名真報恩。既爾德充行盈。內外合轍。儼然僧寶。人天師匠即如來使。行如來事矣。故長蘆雲。上上之機。一生取辦。中流之士。長養聖胎。至如未悟心源。時中亦不虗棄。近為末法之津梁。畢證二嚴之極果。

記曰。如來使者。頒傳佛旨。故名為使。使即所使。宣佛因果。名如來事。德充行盈。內外合轍。是為住止威儀也。儼然僧寶人天師匠。是曰僧中法器也華嚴經雲。具足受持威儀教法。能令三寶不斷。葢由佛法二寶。並藉僧弘。僧寶所存。非戒不立。故雲順則三寶任持。違則覆滅正法。是知威儀。不可不具持也。

豈不見倚鬆之葛。上聳千尋。附托勝因。方能廣益。

上二句設喻。下二句示法。鬆喻勝因。葛喻附托。千尋喻廣益。勝因即教理。附托即觀智。以智觀理。悟入無生。見齊佛地。辯慧無窮。敷揚利物。誠真法器。

記曰。鬆喻理。葛喻智。以智觀理。得見法身第一義諦。縱未親證。而法眼已明。不受聲色所惑。方能傳唱敷揚。利濟群品。廣益有二。一自廣益。見齊佛地。二廣益他。敷揚利物。言第一義諦者。最上甚深之理。其體湛寂。其性虗融。無名無相絕議絕思。真俗不二。空有雙非。顯中道義。故曰第一義。又不墮諸數量。故言第一。如經雲。雖一亦不為一。為破諸數故。

懇修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上二句戒因。下二句戒果。懇謂懇切。修謂修持。齋之為言齊也。以食齊日中。倣同諸佛。履踐中道之謂也。又佛欲製斷六趣因。故令同三世佛食。如經雲。諸天早起食。諸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日暮食。僧隨佛學。故從中食。然中前得食者。以表前方便。得有證義。中後不得食者。表法界外。更無別法。或曰中士護戒可爾。上士應不在論。答曰。大士護戒猶急於聲聞。畏小罪如怖大愆。歷代祖師。亦未聞有破齋犯戒之者。如清涼國師。乃華嚴菩薩。自以十律嚴身。永嘉不食鋤頭下菜。中峰不離水囊。迦葉尊者。首傳心印。行頭陀自至終身。日中一食。午前不飡。中後不飲果漿。正為斷除三界之習因。不著二邊之過失。亦表頓超方便。不由門戶而證入者也。或曰。教中有乘急戒緩。戒急乘緩。乘戒俱急。乘戒俱緩之語。此則戒似可緩。乘宜可急。答曰。乘理也。戒事也。事由理立。理因事生。事理圓融。方名上士。如鳥二翼。缺一即失萬裏之翥。猶人兩目。毀一則無互用之照。故其乘急戒緩。乃墮修羅鬼畜而聞法。由乘戒俱急。遂生人天而悟道其緩急優劣。斯可見矣。戒者防非止惡。滅除三毒之謂也。虧踰者。虧謂虧缺。乃違犯也。踰謂踰越。而弗學也。殊妙因果者。以戒淨故。現則身心皎潔。當來生生報以端嚴之體。乃至三十二相。萬德莊嚴之軀。莫不以戒為因。由其因殊。故其果妙。若不持戒。尚不得人身。況得功德之體。又戒不淨。且無正信縱有懸河之辯。而行解全違。豈能傳唱敷揚。報佛恩德。今之禪學。慢佛毗尼。復違祖誡。尚非信人。焉名上士。奚能敷揚利物。傳佛心印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