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上句總標。下句別釋。以喧喧未審何言。故釋曰。人間雜話。喫了者。飽食已。聚頭者。共相聚首也。雜話者。世俗之言。不涉經律之語。猶無克念。外發言非。不修觀慧。奚解忖思。三業不勤。掉舉由生。遺教經雲。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解脫。是故急當捨離戲論散亂之心。求於無為寂滅之樂。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攝其心。滅除戲論之患。長蘆賾禪師自警文雲。若乃竊議朝廷政事。私評郡縣官寮。講國土之豐凶。論風俗之美惡。以至工商細務。市井閒談。邊鄙兵戈。中原宼賊。文章技藝。衣食貨財。自恃所長。隱他好事。揄揚顯過。指摘微瑕。既乖福業。無益道心。如此遊言。並傷實德。坐消信施。仰愧龍天。罪始濫觴。禍終滅頂。何也。眾生苦火四麵俱焚。豈可安然坐談無義。古德尚言自警。我等何人好不自思。
記曰。喧者譁也。掉舉者。有三種。一身掉。謂身好遊走。諸雜戲謔。坐不暫安。二口掉。謂好喜吟詠。競爭是非。無益戲論。世間語言等。三心掉。謂心情放逸。縱念扳緣。思惟文藝。世間才技。諸惡覺觀等。宋光孝安禪師。在定中見二僧倚檻相語。初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散去。俄而惡鬼唾罵。掃其腳跡。詢其故。乃二僧初論佛法。次序間濶。末談資養。安自是終身未嘗言及世事。律雲。有二苾蒭。隨路而行。說非法語。時有不信心夜叉。欲吸其精氣。佛言。苾蒭在路行。應思惟善法。有二種事。一作法語。二如聖默然。至止息處。說聖伽陀。今人終日閒談雜話。尚不免神鬼嗬責。而況求其擁護。可得乎哉。
然則一期趂樂。不知樂是苦因。
上句明逸樂。下句明苦因。謂今生恣情放逸於欲樂。即是當來之苦因。苦因斯集。苦果便至。故雲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目前交報。歿後沉淪。斯之謂歟。一期者。謂諸眾生受身。雖雲壽命長短不同。然皆是一期果報。是則一生逐樂。誠為萬劫之苦殃矣。
記曰。欲樂者。五欲樂也。
曩劫狥塵。未甞返省。
上句明隨塵習。下句明失慧眼。由無始劫來。一向順自惑習。隨逐諸塵妄境。至今熾然胸中。未甞一念返照知非。何能尅修定慧。破彼惑習。而出塵勞耶。
記曰。曩謂曩昔。劫是長時。即無始劫來也。塵者塵垢。是染汙義。謂諸妄塵惑習。能染汙自心真性。不得見道故也。
時光淹沒。歲月蹉跎。
上句是晝夜失。下句是年月失。淹沒者。湮滅也。蹉跎者。虗過時日也。若不專修定慧。非但埋沒光陰。實乃徒喪百年矣。
記曰。言時光者。是晝夜互舉也。時謂十二支幹。光謂三光也。
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上句自用。下句他施。他為求福施之無厭。而受者須生慚愧。知量受用。言受用者。身心納潤。恣情享施。殷繁者。四供滋多。百一盈長。施利者。四事供養百一所須也。殷繁。濃厚。名異而義同也。
記曰。惠休法師。三十年著一緉鞋。遇軟地則赤足。甞誨眾曰。汝今種種受用。未饑而食。未寒而衣。未垢而浴。未睡而眠。道眼未明。心漏未盡。如何消得。殷者盛也繁者多也。濃者不淡。厚者不薄也。四供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百一者。沙門供身所須之物也。
動經年載。不擬棄離。
上句言時。下句言心。由受用殷繁。躭味不休。故致不覺經歷年載。曾未生一念棄捨厭離之心。
記曰。擬者所謂擬之而後為。即揣度以待也。芙蓉禪師雲。為厭塵勞。求脫生死。休心息念。斷絕扳緣。故名出家。豈可等閒利養。埋沒平生。直須兩頭撒開。中間放下。遇聲遇色。如石上栽花。見利見名。如眼中著屑。況從無始以來。不是不曾經歷。何須苦苦貪戀。如今不歇。更待何時。
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上句畜不堅物。下句養夢幻身。謂積聚四供不堅之財。保持五陰夢幻之質。一朝無常到來。積之何用。四大分散。保之奚在。故淨住法雲。生不可保。唯欲營生。死必定至。不知顧死。況此危命。凶變無常。俄頃之間。不覺奄死。然其惡因既積。惡果難逃。形曲影咼。豈虗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