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頌濾水觀蟲。以防殺業也。凡於河池溪井取水。或飲或用。須以白碟盛水觀察。無蟲方用。有即以密絹濾之。囊中之蟲。輕翻淨器中。送還本處。或置七日不乾池水中。並須輕手徐放。不得懸棄。令蟲悶絕而死。若不流水。蟲生無恒。故須三時諦觀諦察。佛製出家五眾。行必持囊。若故違者。隨蟲死數。獲罪多少。如義淨三藏雲。若行三五裏。無囊不去。若知寺不濾水。不合飡飲。渴死長途。足為龜鏡。如來聖教。慈悲為本。性罪之內。殺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護。若將此為輕者。更復何有重哉。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鎮想無生。澄心空理。若不護命。依教奉行。終亦不免佛所嗬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且如見人放生。不過數口。眾共聚看。彈指稱善。寧知房內用水。日殺千生萬生。既知理教不輕。宜應細濾細察。自利利他。善護善思。復有令人耕田種植。規圖小利。不見大尤。水陸俱傷。殺生無數。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門。任他分處。故經雲。殺生之罪。當墮三途。設得為人。短命多病。嗚呼此苦。誰當受之。脫有能為。善哉甚善。可謂釋迦末法。共結慈念之因。彌勒初成。俱證無生之果。

用水須護淨  淨汙勿相觸  一切淨觸物  護淨並須知  出家當淨潔  免招黑業殃  世尊金口言  豈容不信受

此頌明物分淨觸。觸者觸犯也。又汙也。飲用之水名淨。洗濯之水名觸。上身所用之物名淨。下身所用之物名觸。不得以汙觸淨。若手觸汙。須盥已。然後執淨。免招黑業殃者。昔有一比丘精進。為僧執事。常以手拄僧盛食等器。教令取用。死墮餓鬼中。蟲咬身痛。兩手擘胸裂肉。欲取糞食。諸鬼推排。不能得前。餓極欲死。搏喉吹噀。而大呻喚。求僧呪願。方得糞食。昔佛入城。見一人脊背皆黑。而告阿難曰。此人往昔於迦葉佛法中出家。遂以隨宜惡物。襯僧臥具。由彼昔時黑業惡報。墮於地獄。又五百生中。常招黑背。此之二緣。出五百問。及根本部中。餘如護淨經說。自須慎之。

淨手持香華  不應先聞齅  萎華棄淨處  無令足踐踏  爐瓶皆淨拭  椅案悉除塵  經書供養具  不得以口吹  凡為禮誦習  鹹應淨盥潄  看經勿談話  如對世尊容

此頌絜敬之法。經是佛語。亦是佛師。一切諸佛。由斯而成正覺。故須恭敬。如對世尊容。如因果經雲。觸手請經。當獲廁中蟲報。其餘潔敬。可自知之。

師若出外時  守房勤習誦  回當卻迎逆  接持衣鉢等  若喚同行時  低頭隨後去  輕步勿揚塵  足莫踏師影  到處應側侍  教坐乃可坐  有問方隨答  無得擅出言  歸寺為解勞  敷座令消息  日沒淨浣潄  遶塔禮正覺

此頌隨師行住之儀。守房應習誦者。令無掉舉放逸虗度光陰也。低頭隨後者。謂不得左右顧視。看他奇物。而亂念失儀也。無得擅出言者。謂師不問。無得矜誇。擅自出言也。為解勞者。敷座。按摩。問訊等。是也。

夜暗明燈燭  慈心以物覆  護彼諸蟲蛾  自獲善果報  燈有食火蟲  滅慎無口吹  應用物徐隱  活蟲不失儀

此頌護生順法之儀。欲明燈時。應先然佛燈。次然餘處燈。以慈心護生。故用物覆罩。無致傷諸蟲蛾。燈有食火之蟲。恐人口氣損彼。故不聽口吹。應用物剔去燋炷。徐徐隱滅。既無傷生之過。復不失自威儀。是為自利利他也。

夜臥莫先師  為師按摩體  教臥乃當去  出房輕閉戶  未至中夜時  由當勤禪誦  臥法如獅王  右脇累兩足  繫念心在明  不可恣情臥  出家貪睡眠  失慧長愚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