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用水盆了須覆。若仰即蟲生。

夏月蟲生無時。仰則有餘水故蟲生。凡洗上衣之盆。不得用洗足及洗下衣襪等。曬時竿上。亦不得相觸。不得含水噴法衣。

不得熱湯潑地上。

傷生故也。亦不得以熱湯澆火令滅。

一切米麵蔬果等。不得輕棄狼藉。須加愛惜。

今生不惜物。來世無受用。況常住眾僧之物。而不深加護惜可乎。

入浴第十二

先以湯洗麵。從上至下。徐徐洗之。

若別有淨水。則不宜以浴湯洗麵。浴畢出外。當用澡豆。或灰土。再三淨洗兩手。然後洗麵。溫室經。洗浴能除七病。一四大輕安。二除風氣。三除痺濕。四除寒冷。五除熱氣。六除垢穢。七身清目明。然亦不得數洗。除時因緣。

不得麤躁以湯水濺鄰人。不得浴堂小遺。

小遺。或雲小行。或雲小解。或雲小淨。或雲小便。淨地尚不可遺。況浴堂中。僧護經雲。比丘在淨地大小便利。不擇處所。以是因緣。入地獄中。作肉廁井。火燒受苦不息。莊嚴寶王經雲。若於常住地涕唾者。是人生於娑羅樹中。為針口蟲。經十二年。若於常住地大小便利者。是人於波羅柰大城。大小便利中生。為穢汙蟲。優鉢祗王經雲。伽藍法界內地。漫亂大小便。五百生墮拔波地獄。後二十劫。常遣肘手抱此穢地。乃至黃泉。

不得共人語笑。人天寶鑑雲。一沙彌入浴戲笑。遂感沸湯地獄之報。

戲笑感報尚爾。其餘則可知矣。

不得洗僻處。

大小便處也。

凡有瘡癬。宜在後浴。或有可畏瘡。尤宜迴避。免刺人眼。

可畏瘡。即癰疽等惡瘡。自須迴避。取水別浴。勿令人見。或人浴訖。最後方浴。不然則損福招罪。

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

恣意。謂恣情縱意。經雲。不得在中浣衣。

附 脫衣著衣。安詳自在。

謂不得輕躁倉卒。

浴前先洗淨。須細行。不得以洗淨水入浴釜。

當未入浴之前。先如法洗淨洗手已。然後入浴。今時有以少水在浴堂邊洗淨。復不以灰土洗手。即入洗浴。與不洗無別。甚為穢汙。自汙汙他。感報不輕。

湯冷熱。依例擊梆。不得大喚。

依例謂依常規也。其中浴具盆器澡豆等。當安置如法。用者亦須如法。免招後殃。如僧護所見者是也。

入廁第十三

欲大小便。即當行。莫待內逼倉卒。

倉卒即有失儀之過。故須及時當行。

於竹竿上。掛直裰。摺令齊整。以手巾或腰縧繫之。一作記認。二恐墮地。

直裰。相傳前輩見僧有偏衫。而無裙。有裙而無偏衫。遂合二衣為直裰。當摺疊掛竹竿上。著內衣入。大律令著覆肩衣入廁。

須脫換鞋履。不可淨鞋入廁。

須脫鞋換屐。若鞋曾經入廁。踐僧淨地。及入堂殿。獲報非輕。罪如經說。古雲。衩袒登溷。草履遊山。莫踐法堂。回互耆舊。

至。當三彈指。使內人知。不得迫促內人使出。

三彈指。內人不出。自當待之。或過餘廁。

已上。復當三彈指。默念雲。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

已上。登上廁也。今此三彈指。是警覺廁中啗不淨鬼等。無致觸忤。彼此兩損。譬喻經雲。有一沙門不彈指小便。濺中廁中鬼麵。鬼大瞋。欲殺沙門。沙門持戒。鬼不得便。

不得低頭視下。

視下。或令不淨心生也。若人後至。須彈指令覺。

不得持草畫地。

不攝正念。故畫地畫壁。

不得努氣作聲。

一自失儀。二動他念。

不得隔壁共人說話。

文殊經雲。大小便時。身口及木石。不得作聲。

不得唾壁。

一恐誤觸非人。二令人心生厭惡。亦不得汙廁兩緣。

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

一身儀不恭。二處非禮所。

不得沿路行繫衣帶。

餘時脫衣繫帶。尚不得沿路。況入廁乎。

便畢。當淨澡手。未澡。不得持物。

今言澡手。不言洗淨者。略也。先須取瓶添水令滿。安洗淨處。如無另洗淨處。可持入廁。便訖。先以物拭。後用水洗。以左手無名指小指。揩洗令淨。拳其左手。右手抽衣。開戶。提瓶而出。至洗手處。用灰。或土。先洗左手七度。次兩手俱洗七度。留少水洗瓶內外。還置本處。歸房以淨水再三潄口。便事乃畢。詳載大律。凡為師者。當如法教授。佛言。如是洗淨。有大利益。凡為出家。歸依於我。以我為師者。鹹應洗淨。若不如法洗淨者。不應遶塔行道。不合禮佛誦經。自不禮他。亦不受他禮。不應啗食。不坐僧牀。不得入眾。所持呪法。皆無效驗。若作齋供。書經。造像。得福寡薄。汝等皆當依我言教。無得自欺。作不淨業。懈怠放逸。為下品行。當墮惡道。雲雲。今時縱有洗者。全不依法。反成穢汙。為師不教弟子。兩皆招罪。俱墮三途。如佛所說。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