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叔爺就是個靠蠻力吃飯的武者也就罷了,但是叔爺偏偏也是個腦子極為好使的主兒,家族的產業甚至是他死活都不肯要,甚至還離家出走去大林寺當了武僧,這才被族老們傳到爺爺手裏。
要知道我爺爺可也不是個什麼紈絝子弟或者是善茬子,那是能夠闖進北邙山陵墓之中的人物,據說就連吳海川也是來我們楊家拜了我爺爺之後才敢去上的任,就我印象中楊家最輝煌的時期,便是我爺爺執掌楊家的那一陣子了。
但是叔爺身上有一點讓我感覺到萬分的詫異,因為他身上既沒有一絲陰氣,也沒有半點陽氣,要知道千人有千氣,人活一口氣,說的這氣就是陽氣。
如果一個人身上的陽氣不存在了,說明這個人已經死了,可是說叔爺死了吧,他身上又沒有一點陰氣,這就跟活人身上沒有陽氣是一個道理啊!
而且這年月裏麵當兵的基本都是從死人堆裏滾出來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帶著一點屍氣與煞氣,屍氣和煞氣的滋生自然少不了陰氣的存在,所以當兵的人身上絕對會存在陰氣這種東西,哪怕那東西並不屬於他。
時間久了,道行淺的鬼怪甚至分不出來這些當兵的到底是人是鬼,所以就連一般的厲鬼都不敢隨便惹這些從死人堆裏滾出來的軍爺,然而這東西也有一個弊端,自古以來就有好多沙場猛將突然發瘋,見人就殺,傳聞是他們的手下亡魂作祟,其實不是!
那些猛將都是讓陰氣給折磨瘋的,就好比說鬼魂待在陰間,陰氣精純,便會安靜的工作以等待輪回,而鬼魂待在陽間,陰氣不純就會讓鬼魂變的暴躁不堪,想要害人殺人以此來補充自己身上缺失的陰氣,反之亦然。
叔爺這個人我是知道的,每次衝鋒號一吹起來,叔爺就是第一個衝出去的,他曾經說過:“就算再難打的仗,隻要他不說撤退,那就都不許跑,就算是戰死也是他楊天齊第一個死!等他楊天齊死了,剩下還活著的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在他這種作風下帶出來的部隊戰鬥力極強,而且手底下的將士都是極為佩服他這個每戰必先的領袖,甚至於他們部隊裏麵還曾經列出了一條準則:“前胸中彈死的,收屍大葬!後背中彈死的,剁碎喂狗!”
如果非要說叔爺這些年當了軍長,養尊處優的也不親自上戰場了,我雖然依然疑惑但是也是相信的,就拿坐鎮洛邑的那位吳督軍來說,未發跡之前,也是個經常在戰場上摸打滾爬的悍將,每戰都是先登!
先登在古代軍隊之中是一種殊榮,值得是那些戰鬥開始之後第一個衝進對方的軍陣之中的勇士,如果此人在戰役結束之後還能活下來,那麼起碼也會官升三級,並且還會有大量的財寶賞賜下來!
吳海川對於手底下的兄弟也是剛柔並濟,一切自己都要做個榜樣,手底下的人無論與他多麼親近或者不和,向來都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從不徇私舞弊!手底下的士兵對吳海城也是異常的尊敬與忠誠,如果不是如此作為,吳海川就算是窮盡一生都不可能爬到洛邑督軍這個位置來!
畢竟在這個年月裏能夠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多少都有些真本事,沒本事的都變成了別人的墊腳石,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沒有人會覺得一將功成萬骨枯是一種誇張的用法,甚至連我都覺得這句話說的理所當然。
可是就這麼一位督軍,在奉命坐鎮洛邑之後,就被洛邑的繁華迷了雙眼,姨太太都娶了十幾房,一天到晚紙醉金迷,再也沒有親自上過戰場,這也就是姚必印這一次鬧的太大了,否則吳海川絕對隨便派一支部隊就過來了,自己本人還在洛邑享受。
父親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吳海川的確是個帥才,隻可惜,就跟那西涼董仲穎一樣,一進了洛都就被繁華給迷了雙眼,這種時候還跟他談什麼救國治世?還談什麼皇圖霸業?通通都比不上他眼前的酒池肉林!”
我正在疑惑的時候,司徒語薇的臉色卻是鐵青,不禁出聲道:“花開生兩麵,佛魔一念間,原來是您的真身駕臨,如此,小女子還真是有失遠迎了,難怪晁元亮這位屍妖也得乖乖投入您的麾下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