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憶朱湘(3)(1 / 3)

煙卷的氣味我是從小就聞慣了,嗅它的時候,我自然也是感覺到有一種香味,還有些時候,我撮攏了雙掌,將煙氣向嗅官招了來聞,至於吸煙,少年時代的我也未嚐沒有嚐試過,但是並沒有嚐出了什麼好處來,像吃甜味的糖,鹹味的菜那樣,所以便棄置了不去繼續——並且在心裏堅信著,大人的說話是不錯的,他們不是說了,煙卷雖是嗅著煙氣算香,吸起來都是沒有什麼甜頭,並且暈腦的麼?

我正式的第一次抽煙卷,是在26歲左右,在美國西部等船回國的時候;我正式的第一次所抽的煙卷,是美國國內最通行的一種煙卷,“幸中”(Lucky Strike)。因為我在報紙、雜誌之上時常看到這種煙卷的觸目的廣告,而我對於煙卷又完全是一個外行,當時為了等船期內的無聊,感覺到抽煙卷也算得一條便利的出路,於是我的“幸中”便落在這一種煙卷的身上。

船過日本的時候,也抽過日本的國產煙卷,小號的,用了日本的國產火柴,小匣的。

回國以後,服務於一個古舊狹窄的省會之內;那時正是“美麗牌”初興的時候,我因為它含有一點甜味,或許煙葉是用甘草焙過的,我便抽它。也曾經斷過煙,不過數日之後,發現口的內部的軟骨肉上起了一些水泡,大概是因為初由水料清潔的外國回來,漱口時用不慣微菌充斥著的江水、井水的緣故,於是煙卷又照舊的吸了起來,數日之後,那些口內的水泡居然無形中消滅了;從此以後,抽煙卷便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了。醫學所說的煙卷有毒這一類話,報紙上所登載的某醫士主張煙卷有益於人體以及某人用煙卷支持了多日的生存的那一類消息,我同樣的不介於懷……大家都抽煙卷,我為什麼不?如其它是有毒的,那麼茶葉也是有毒的,而茶葉在中國原是一種民需,又是一種騷人墨客的清賞品,並且由中國銷行到了全世界——好像菸草由熱帶流傳遍了全世界那樣,有人說,古代的飲料,中國幸虧有茶,西方幸虧有啤酒,不然,都來喝冷水,恐怕人種早已絕跡於地麵了,這或許是一種快意之言,不過,事物都是有正麵與反麵的。煙、酒,據醫學而言,都是有毒的,但是鴉片與白蘭地,醫士也拿了來治病。一種物件,我們不能說是有毒或無毒,隻能說,適當,不適當的程度,在施用的時候。

抽煙卷正式的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以後,我便由一天幾支加到了一天幾十支,並且,驅於好奇心,迫於環境,各種的煙卷我都抽到了,江蘇菜一般的“佛及尼”與四川菜一般的“埃及”,舶來品與國貨,小號與“Grandeur”,“Navycut”與“Straightcut”,橡皮頭與非橡皮頭,帶紙嘴的與不帶紙嘴的,“大炮台”與“大英牌”,紙包與“聽”與方鐵盒,我並非一個為吸煙而吸煙的人——這一點自認,當然是我所自覺慚愧的——我之所以吸煙,完全是開端於無聊,繼續於習慣,好像我之所以生存那樣,買煙卷的時候,我並不限定於哪一種;隻是買得了不辣咽喉的煙卷的時候,我決不買辣咽喉的煙卷,這個如其算是我對於煙卷之選擇上的一種限定,也未嚐不可。吸煙上的我的立場,正像我在幼年搜羅畫片,采集郵票時的立場,又像一班人狎妓時的立場;道地的一句話,它便是一般人在生活的享受上的立場。

我咀嚼生活,並不曾咀嚼出多少的滋味來,那麼,我之不知煙味而作了一個吸煙的人,也多少可以自寬自解了。我隻知道,優好的煙卷濃而不辣,惡劣的煙卷辣而不濃;至於普通的煙卷,則是相近而相忘的,除非到了那一時沒得抽或是那抽得大多了的時候。

橡皮頭自然是方便的,不過我個人總嫌它是一種滑頭,不能叼在唇皮之上,增加一種切膚的親密的快感;那使有時要被那煙卷上的稻紙帶下了一塊唇皮,流出了少量的血來,個人的,我終究覺得那偶爾的犧牲還是值得的,我終究覺得“非橡皮頭”還是比橡皮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