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憶冰心(1)(1 / 3)

冰心傳略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1913年,冰心隨父遷居北京,次年入貝滿女中,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產生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麵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引起社會文壇反響的小詩《繁星》、《春水》。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係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舉行婚禮,成家後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作品盡情地讚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由北新書局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一年,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冰心夫婦於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從此定居北京。冰心感受到新中國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國的各項文化事業和國際交流活動中去。同時她發表大量作品,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新生活。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讚》、《拾穗小紮》等,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冰心受到衝擊,進“牛棚”下幹校,直到1971年,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冰心迎來了第二次創作高潮。1980年6月,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散文方麵,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係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冰心還是著名的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