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團扇,
美人病來遮麵。
玉顏憔悴三年,
誰複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陽路斷。
前三句為“二二五”形式的句組,中二句為“五五”形式的句組,後三句又為“二二五”形式的句組;前後二句組對稱。上文論述過,詞的節奏,主要由句組內句式的重複、變化和長短配合等規律造成。此外,句組之間的這種對稱(其實質是相應句式和整個句組的反複)也能增強詞的節奏。讀枟宮中調笑枠便能感覺到這一點。
大多數對稱體詞由上下兩片的對稱節式組成。這種對稱,對詞的節奏就更重要。因為這種對稱的實質,不是個別句組的反複,而是上片所有的句式和句組的反複。比較起上下片不對稱的詞來,這種詞的節奏性更強,因為它多了一重對稱性節奏。一般說來,對稱體詞的篇幅愈短,相應句式和句組的反複就愈明顯,對稱性節奏就愈強。反之,篇幅較長,相應句式和句組的反複在空間上相距較遠,在時間上相隔較久,其對稱性節奏就較弱。所以對稱體詞一般篇幅短小,多為小令。
有的對稱體詞的上下片雖然包含的詞句較多,但多為短句,如枟江城子枠上下片的節式都是“七三三四五七三三”,其中三言短句占多數。試看陸遊的枟釵頭鳳枠:
紅酥手,
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絹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
莫,莫,莫!
上下片的節式都是“三三七三三四四一一一”。雖然上下片各有十句,但大多為短句,誦讀時除了感覺到同一片中某些相同句式的反複外,也容易感覺到上下片之間相應句式的反複和對稱;尤其是片末三個一字句,占的時間很短促,反複性和對稱性都非常突出,讀來節奏感很強。
詞的對稱體式有點類似五七言雜言詩的對稱體式,但更類似枟詩經枠中的對稱體式。枟詩經枠中的雜言詩多是對稱體的,不是對稱體的很少;雜言的詞也多是對稱體的,不是對稱體的很少;五七言雜言詩中也有對稱體,但相對較少。枟詩經枠中的對稱體詩大多是節(章)間對稱,不分節的對稱體詩很少;對稱體詞也主要是節(片)間對稱,不分節的對稱體詞也很少;而對稱體雜言詩不分節的較多。
詞的對稱體式與枟詩經枠的對稱體式有一點不同:在枟詩經枠的對稱體詩中,對稱詩節的數量較多,除兩節對稱外,三節、四節對稱的也不少,還有五節都對稱的。而對稱體詞大多為上下兩節對稱。造成這一點不同的原因,是各自的音樂不同:枟詩經枠的樂曲較簡單(詩節相應也較簡短),反複的次數較多,於是相互對稱的詩節也較多。而詞的音樂曲調已變得複雜,反複的次數較少,一般兩次,所以大多隻是上下節對稱。
漢語古代詩歌的對稱體式,從枟詩經枠起始,經雜言詩到詞,是得到充分發展了。現代格律詩中很多對稱體詩,就主要取法於枟詩經枠尤其是詞的對稱體式。
不對稱的詞有不分片的,即單調的,也有分片的,即雙調、三疊和四疊的。不對稱的詞的節奏主要由句組的諸構成形式造成。由於句組和句式沒有對稱性,這種詞比對稱體詞要少一重節奏。
詞的體式還可以根據篇章的長短劃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而篇章的長短主要由詞的曲調決定:曲調簡短,篇章亦簡短,就是小令;曲調長,篇章就較長,就是中調或長調。小令最短,皇甫鬆枟竹枝詞枠隻有兩句十四字,其次枟十六令字枠為十六字。小令有不分片的,也有分片的。中調又叫“引”和“近”(“近”又叫“近拍”)。長調又稱“慢曲”。三者的字數,依清代毛先舒枟填詞名解枠的劃分,小令在五十八字以內,中調自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長調在九十一字以上。從詞的節奏形成的發展變化看,最初多為小令,漸次出現中調和長調。小令和中調在中晚唐漸成固定形式,長調在北宋成熟,如柳永就製作了大量長調。
詞的體式還可以依據詞調來區別,即一種詞調的詞便是一種體式。詞調前後共產生近一千種。其中有的詞調除正體外,又發展出一種或更多的“別體”,或稱“又一體”,這樣,正體和別體合起來便有二千餘調。在這個意義上,詞的體式便有二千餘種。
二 曲的節式和體式
曲在體式上分為小令、帶過曲和套曲。
小令又叫“葉兒”,是一種短小的曲。曲的小令與詞的小令有所不同。詞的小令有不分片的單調,但大多數是分上下片的雙調。曲的小令一般是單隻曲子,不分片。如喬古枟越調· 憑闌人· 金陵道中枠: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