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檢查】
1.生化檢查血、尿、便常規檢查及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
2.腰椎穿刺需進行腰椎穿刺以明確診斷者,術前應給予甘露醇等脫水劑,以細針緩慢放液。包括腦脊液常規檢查及細胞學檢查以除外腫瘤。疑有顱內高壓者腰穿應慎重,以免誘發腦疝。
3. B超、CT、MRI檢查可發現腦室擴大、腦血管畸形及占位性病變。
4.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視網膜水腫、視神經萎縮等改變。
【治療要點】
1.急診處理意識障礙嚴重,疑有腦疝危險時需做氣管插管以保持氣道通暢;降低顱內壓,使用高滲脫水劑,首選20%甘露醇0.5~1.0 g/kg,快速靜脈注入,6~8小時重複一次。有腦疝表現時可間隔2小時給藥1次。亦可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靜脈注射。
2.對症治療如抗驚厥、抗感染、抗休克。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3.病因治療去除病因,防止病變發展,改善通氣、消除顱內占位病變等。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1.頭痛與顱內壓增高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與意識障礙及嘔吐有關。
3.潛在並發症腦疝、呼吸驟停。
【護理措施】
1.避免顱內壓增高保持患兒絕對安靜,避免躁動、劇烈咳嗽等。臥床時頭肩抬高25°~30°,有利於顱內血液回流。有腦疝前驅症狀時,以平臥為宜,側臥可避免呼吸道梗阻。檢查或治療時不可猛力轉頭、翻身,避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一切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應用止驚藥後,觀察有無呼吸抑製。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以防呼吸道阻塞。根據病情選擇不同方式供氧,以保證血氧分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備好呼吸器,必要時人工輔助通氣。
3.用藥護理遵醫囑應用脫水劑、利尿劑降低顱內壓,新生兒、小嬰兒不宜推注過快。靜脈使用鎮靜劑時速度宜慢,以免發生呼吸抑製。
4.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瞳孔、肌張力、意識狀態的改變及有無驚厥等,記錄出入水量。若發生腦疝征象,立即通知醫師,並配合搶救。
5.健康教育向家長介紹患兒的病情,並給予安慰、鼓勵。解釋保持安靜的重要性及頭肩抬高的意義,以取得家長的合作,減少並發症發生,促進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