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急性顱內壓增高(1 / 2)

急性顱內壓增高(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簡稱顱內高壓,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實質和(或)顱內液體量增加所致的—種臨床綜合征。重者可迅速發展成腦疝而危及生命。

【病因】常見顱內外感染、腦缺血缺氧、顱內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脊液的循環異常等。

1.感染如各種腦膜炎、腦炎、腦膿腫、顱內寄生蟲、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和敗血症等。

2.腦缺血缺氧如呼吸衰竭、窒息、溺水、CO中毒、休克和癲癇持續狀態等。

3.顱內占位性病變如顱內出血、外傷所致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腫、神經膠質瘤、髓母細胞瘤。

4.腦脊液動力學障礙如腦外傷、腦積水和先天性顱內畸形所致腦脊液產生過多或循環受阻。

【發病機製】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各種結構產生壓力的總和,凡可使腦實質、腦室、顱內血管、硬膜下腔與外腔以及蛛網膜下腔增大或膨脹的因素均可引起顱內壓增高。正常顱內壓波動保持相對恒定(60~160 mmH2O),對顱內壓增高的抵抗有一定的限度,當腦脊液壓力超過180 mmH2O(1.67 kPa)時,稱顱內高壓。

【臨床表現】

1.頭痛晨起時重,為顱內高壓時硬腦膜、血管及神經受擠壓或炎症刺激所致。當咳嗽、大便用力或改變頭位時可使頭痛加重。嬰幼兒表現煩躁不安、尖叫或拍打頭部,新生兒表現為睜眼不睡和尖叫。

2.嘔吐為延髓嘔吐中樞受刺激所致,常為噴射性,與進食無關。多不伴惡心,嘔吐常在劇烈頭痛時發生,嘔吐後頭痛減輕。

3.意識障礙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或躁動,進一步發生驚厥和昏迷。

4.頭部體征嬰兒可見前囟緊張隆起,失去正常波動,前囟遲閉,可有顱骨骨縫裂開。

5.眼征由於第Ⅵ對腦神經麻痹、上丘受壓、第Ⅲ腦室和視交叉受壓產生複視、落日眼、視覺模糊、偏盲甚至失明等。眼底多有雙側視乳頭水腫,但嬰兒前囟未閉者不一定發生。

6.生命體征改變多發生在顱內壓急劇增高時。收縮壓最先升高繼而脈率減少,呼吸變慢且不規則。生命體征改變是因腦幹受壓所致,若不能及時治療,顱內壓將繼續上升,直至發生腦疝。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受累可致高熱。

7.腦疝出現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肢體癱瘓,頻發驚厥,昏迷加重。呼吸節律不齊,呼吸衰竭或呼吸驟停。

8.小兒囟門或顱縫未閉合時,對顱內壓增高具有一定緩衝作用,可暫時避免顱內壓增高對腦的損害。因臨床表現不典型而延誤診斷,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