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秦文化發祥地20世紀70年代的貧窮及其對人性的摧殘扭曲展示得如此令人不寒而栗,已經是《水祥》的重大貢獻了。然而,鳳傑更以它展示了既伴隨貧窮而生、又為貧窮作倀的愚昧所帶來的惡果。盤龍寺人從來就靠經驗生活,看不到讀書的作用。文革中的禁書措施,更使精神饑餓,成了這一代人的急症。村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水祥代牢不怕影響名聲,不怕影響前途。絲毫沒有人想到水祥的人格和尊嚴。大戰王家溝,支撐驢驢的是為先人爭氣的愚昧觀念,支撐社員群眾的也是隻要你給我錢我就什麼都敢幹的劣性意識。連水祥也把大戰看成團員的帶頭作用和有種而衝鋒陷陣。同樣由於愚昧,使水祥看到縣城琳琅滿目的物質文明而忌妒和仇視。如果說這些還都是個體的愚昧,那麼請看生產隊勞動情景中所展示的集體愚昧情景吧:上工時,隊長把鍾敲過好一陣,社員們才慢騰騰地擦著眼睛,一個又一個地出現在家門口,提著褲子,往糞堆上撒一泡尿,蹲蹴下來,裝煙、點火、耐心等待。等隊長把活路安排完了,大夥又重新回家扛工具,拿饅頭,吃著諞著,走往田野。好不容易到了田裏,卻不動手幹活,而是在地頭坐了,男的再吸一鍋煙,女的再納幾針鞋底。起床太晚的人,蹲到塄坎下,安安穩穩地拉著屎,撒著尿。終於幹起活來,一邊磨磨蹭蹭地幹,一邊嘰嘰喳喳地諞,不時看著太陽,唯恐幹得太快了。

在事關吃飯穿衣的生產活動中,男女老少都施展自己的聰明與狡黠偷磨洋工,而這狡黠卻正是愚昧之所在,因為誰都知道,愈不幹隻能愈窮。而盤龍寺人在文革與大鍋飯的管理機製下,卻狡黠到了反把愚昧當聰明。這是多麼可怕的愚昧與貧窮的惡性循環。

正是因為貧窮與愚昧,那些稍有權力就濫用的驢驢們,才成了惹不起的土皇帝。他們任意踐踏公民權利,克扣工分,剝奪勞動權利,多吃多占,偷竊公物,批莊基蓋房子,買人代牢。而農民們壓根想不到保護自己的法律和政策,想到的卻是忍氣吞聲的哲學:寧吃二斤幹辣子,不惹驢驢一家子。可見,中國式的土皇帝、地頭蛇以及地痞惡霸,賴以生長的土壤與溫床就是社會的貧窮與愚昧。說實在的,在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家中,恐怕還沒有對貧窮與愚昧及其惡果揭示得如此深刻。更沒有人把西秦這塊土地上的人生狀態寫得如此生動而豐富,如此真實而令人酸楚。從這個角度說,《水祥》寫的其實不是水祥一個人的困苦人生和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是傳統文化的悲痛,是生活在該時代的和該文化中的所有人的困苦和悲劇。作品清楚地展示出,那種政治和文化左右下的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態度,已經到了何種不可救藥的地步,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社員們的消極怠工,其實是對改革的另一種方式的請願和呼喚。從中,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把握到了改革開放必然到來的曆史呼喚和不可避免和必然。

盤龍寺人的生活確實是艱難的。活人難啊!不隻是一個人的歎息。麵對艱難的人生,錄懷妥協了,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水祥卻頑強地生活著。他憑著對生命的熱愛,憑著友誼與愛,憑著自強的意識和自覺的心理調節,不斷地尋找生活的樂趣。他從象征著中華民族生息不止的韋河流水受到啟迪,從與錄懷、芳芳的友誼中看到自己不可取代的價值,從自己在水利工地寫的廣播稿中看到了人生的意義,從瞎子合唱團的高尚精神感悟到為痛苦而呻吟的可憐,當他麵對水利工地勞動大軍和他們創造出來的宏偉大壩時,更覺得個人的不幸,顯得多麼微不足。他終於發現,大戰王家溝時,青皮罵他人家把你賣了的話語中包含的也是清醒的友誼。因而,雖然有時痛不欲生,但歡樂乃至豪壯之氣,也常在他心中升騰。錄懷與水祥的不同歸宿,清楚地表明:人生總要遇到困苦,重要的是除了友誼,更要有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正如作者在卷頭語中說的:沒有痛苦,便不成其為生活。困苦將有助於培育起我敬慕的人類美德。就現實而言,改革開放以後,盤龍寺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要讓西秦大地徹底擺脫貧窮與愚昧,豈能一朝一夕?就抽象意義而言,世界上誰的生活能是一馬平川呢?所以,作者把水祥的困苦與歡樂展示給少兒讀者,使他們對如何迎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苦,早早有一個思想準備,而珍惜幸福的生活。同時,也讓受過困苦的成年讀者,重溫了一遍艱難人生的酸甜苦辣,得到感情的慰籍,也使更多的人思考西秦農民的現狀、傳統文化以及殘疾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