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當代陝西長篇小說研究(3)(2 / 3)

其次,關於曆史題材和民間生活素材的吸取、民間風俗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陝西有著悠久的曆史,十幾個王朝在這兒興衰更替,其間充滿了刀光劍影、宮闈秘聞,其中蘊藏著多麼豐富的曆史素材,有待作家去挖掘啊!遺憾的是迄今我們還沒有出現淩力、霍達、二月河、唐浩明、熊召政等善寫曆史題材的大家,當然也沒有出現《少年天子》《穆斯林的葬禮》《曾國藩》《張居正》《康熙大帝》等有影響的曆史題材小說。所以,這個領域還有待於陝西作家下大功夫、花大氣力去開掘、利用,寫出與我們豐富、深厚的曆史相稱的曆史題材佳作。另一方麵,我們從曆史到現實的民間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創作營養,加強對民間精神、民間智慧、民間詩情的體認,消納和再造,既可深化對人性、民情的理解,又能弘揚地域文化的特色,對文學創新和文學流派的形成,都會有相當大的助益。作家寫故土,寫鄉情,寫由故土中獲取的創造的靈感和激情,這曾經是陝西作家通往成功的一條重要道路,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在進入長篇小說創作時還有待於深化和升華。其一,要深刻而廣闊地理解民間精神,在對鄉情民俗的描畫中展現出民間的智慧和真諦,從表象中尋求更高境界的升華。其二,要獲得個性化,藝術化的高度自覺,克服不避粗俗的原汁原湯的照抄和照搬,在開發民間資源的過程中獲得藝術上的再造。

(二)、廣泛讀書,更新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生活思想和藝術思維永遠保持最新最活躍的狀態,才會對發展著的生活和生活中出現的某些複雜現象保持最冷靜最靈敏的感受。而這種最新的感受住住是小說創作的最初衝動。前輩作家柳青1952年從北京到長安縣落戶後,沒有急於投入長篇協作,而是在深入體驗生活的同時,用大量時間讀書、思考。既讀中外名著,也讀哲學、政治經濟學、美學、心理學,從各方麵提高自己的學養,為其後《創業史》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這裏需得提及一個自信與自滿的界限和不同內含。自信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這種自信心無疑是作家創造性勞動的最佳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自滿是一種自我們封閉,得於一隅而滯留不前,排斥吸收人類的新的精神發現和新的藝術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勢。它從根本上排斥新鮮藝術的藝術的更新,因此也排斥藝術創造。思維定勢所直接造成的後果是藝術上的陳舊和重複,而陳舊的藝術重複,無論重複別人或重複自己,都隻能造成藝術世界的萎縮。但願我們陝西作家,不要因為年歲的增長和藝術成就的取得而停止吸收,年歲可以老化而藝術思維卻依然可以保持警惕活躍,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優秀的作家都提供了典範。

在讀書和藝術創造的同時注意自身修養,不斷強化自己的人格力量。文學創作是一種精神勞動,作家的人生觀、人格修養、精神境界,必然滲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必然要影響自己作品的品位和精神力度,必須引起自身自覺的重視,要重視思想修養、文化修養、藝術修養的綜合建設,尤其是在商品大潮衝擊的今天,在某些陳腐的市儈哲學享樂觀念浮泛的情況下,作家要保持自己的心靈的潔淨,要保持自己精神純潔度,要保持自己內心的良知和正義感,鑄造自己強大的人格力量,這樣才能保持對中華民族的深沉不渝的責任心,才能深層地激發創作上的困惑和痛苦,保持對文學的神聖理想,這也是塑造陝西作家的整體形象中對每一位誌同道合者提出來的勉勵和要求。

社會發展的某個時期,在多樣化的同時也會呈現某些複雜化現象,甚至某些陳腐的市儈哲學平庸觀念也會浮泛喧囂,作家唯一能夠保護心靈潔淨的便是人格修養。人格修養不是一個空泛的高調,對於作家的創造活動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市儈哲學、平庸觀念、急功近利,首先傷害的是作家心靈中那個無形的感受生活感受藝術的感光板,這個感光板被金錢虛名被一切世俗的東西腐蝕而生鏽,就在根本上窒息了一個作家的藝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