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當代陝西長篇小說研究(3)(3 / 3)

愛護和保護自己的心靈,鑄造自己強大的人格力量,才會對生活和曆史保持一種靈敏的感受能力。才會永久不悔地保持對這個民族的深沉不渝的責任心。作家的自身修養,人格建設。因為有種種社會現象和文學現象的感觸,這個問題引起了與會同誌的高度重視,與會許多同誌談道,文學創作是一種精神勞動,作家的人生觀、人格修養、精神境界,必然滲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必然要影響自己作品的品位和精神力度,必須引起自身自覺的重視,要重視思想修養、文化修養、藝術修養的綜合建設,尤其是在商品大潮衝擊的今天,在某些陳腐的市儈哲學享樂觀念浮泛的情況下,作家要保持自己的心靈的潔淨,要保持自己精神純潔度,要保持自己內心的良知和正義感,鑄造自己強大的人格力量,這樣才能保持對中華民族的深沉不渝的責任心,才能深層地激發創作上的困惑和痛苦,保持對文學的神聖理想。

(三)、不斷更新長篇小說創作的觀念。近十多年來,長篇小說的創作,呈現空前繁榮之勢,每年出版的長篇,是一個可觀的驚人的數量。但是足以存史、傳世的堪稱鳳毛麟角。原來的長篇小說需終生勞作的古老觀念被打破,代之以當代人的聰明與快捷。不能由此判斷孰優孰劣,但是這裏不能說不存在一個浮躁心態的問題,因為缺少甘於寂寞的精神,因為缺乏長篇創作基本的或充分的生活準備、藝術準備而導致的缺少文學品位的創作景觀已是屢見不鮮。綜觀文學史,應該說這裏存在著一個長篇小說創作的觀念問題。這個觀念最起碼的兩點,一點是把人文精神自覺地載入意識;另一點則是精品意識。所謂“人文精神”不是從別的人文學科搬來的現成的結論,而是指經過作家自己實踐和閱曆的生命體驗,即屬於自己的對於人生和社會的發現和操持。沒有個性化的體驗和發現在長篇小說中的載入,必然導致思想的蒼白與精神的貧弱。精彩的故事是長篇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決不是唯一因素。長篇分量的差異往往是思想內含的差異,人格力量的差異。而精品意識,說到底是質量意識,一個長篇小說作者,在一部洋洋數十萬言的大部頭作品中,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對象本身所要求的,必然是作家藝術修養的全麵投入,很難藏拙也很難作偽。一個作家在創作長篇前,除了必要的生活積累、思想準備,還必須確立自己的藝術定位。所謂藝術定位,有采取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問題,有遵循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創作方法問題,但主要還不是這些,而是指由作家的經驗、體驗所決定的敘事姿態,敘事語氣,敘事節奏,是疏密陰柔和陽剛種種,是動筆前的審美理想和駕構生活前的心理姿態,如果藝術定位和作家的生活感悟、藝術感悟、生命感悟相一致,作品就可能成功;否則,則可能失敗,或者出現半部傑作的現象,或者可能是別人姿態,別的文本的重複,隻有故事性,而缺乏獨特的審美價值。陝西作家應該強化造就大作品的精益求精的藝術創造精神。近年來由於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所引起的欠打磨潤色的作品,有日漸增多之勢,這絕非長篇創作的好兆頭。

重大的社會曆史轉型期和物質生活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往往也是文化複興、文藝繁榮、造就大作家、大作品的曆史契機,時代呼喚著大作家、大作品的出現,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好環境下,陝西作家要有大氣魄,大雄心,創造更好的長篇小說精品,以無負於我們偉大時代和廣大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