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指體態柔美的女子。古樂府《雜曲歌辭》有《愛妾換馬》篇。據《異聞實錄》記錄:鮑生多養歌女,韋生好乘駿馬。一日兩人相遇,對飲美酒,酒勁發作,商定互換愛好,即以歌女換駿馬。可見“換馬”是青樓歌女的代稱。“端正”是端正、整齊、漂亮、美麗之意,這裏指美貌漂亮的女子。“窺戶”指從閨房窗戶裏往外看。這裏指詞人年少時豪縱倜儻,英挺瀟灑,惹得那些樓閣深閨中的美貌佳人們窺看動情。
“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酒醒明月下”用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詞意,意為風月繁華夢醒;“夢逐潮聲去”指當年的那些春夢、那些曾經流連過的繁華浪漫都已經隨著潮聲逝去。當年在金陵渡口,北望淮南的白石曾在《杏花天影》歎息:“算潮水、知人最苦。”如今這點思念也如夢如幻,這些塵煙往事都已隨潮水消逝,一切都成空。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兩句極沉痛,文章再好再美有什麼用,隻落個一生飄零、浪跡天涯、寄人籬下。“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兩句寄希望於來春再尋花為伴,意即及時行樂,權解天涯羈旅的寂寞情懷。
這首詞感慨極深,情味極苦。
其一,“萬裏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道盡“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離別情殤之苦。那赤闌橋邊的紅藥,年年知為誰發?一世紅顏知己就這樣消失了。也許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她了,塵世間唯一懂他疼他的真正知音就這樣無影無蹤。
其二,“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飽含鬱鬱不得誌的身世悲慨,薑白石已是久鬱於心而不得不一吐為快,道盡古今文士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辛酸沉痛。薑白石多才多藝,氣宇高華,卻屢屢顛沛流離,一生困窘。乾坤萬裏之大,竟無容身之地,令人千載之下讀之也不免心酸淚下。
悠悠蒼天,此恨何極!
到了宋寧宗慶元三年(1196)正月十五元宵節,薑白石閉門不出,在半夜三更燈市散盡後,白石恍恍惚惚做了一個夢,依稀夢見了那赤闌橋下的癡情女子。醒來後又寫了一首詞: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世事滄桑沒有改變白石對合肥女子的深深眷戀。寫這首詞時,距離合肥初遇情人時已經足足二十多年了。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起句開宗明義地道盡心中款曲。當年那段相思戀情就像是東流的肥水一樣綿綿不絕,沒有盡期。正如李後主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肥水分東、西兩支,這裏指東流經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點“肥水”,不但交代了這段情緣的發生地,而且讓白石一下就陷入遙遠的時空裏,那些或溫馨或痛苦的回憶都被這“肥水”二字喚醒了。東流無盡期的肥水,在這裏既是流逝歲月的象征,又是無窮無盡的相思和眷戀。
“當初不合種相思”, 因為這段持續二十餘年的情緣給薑白石帶來了無盡的痛苦思念,到了快老時還在為此情所累。真是“萬裏乾坤,百年身世,惟有此情苦”。所以,他說當初也許不該種下這令人惆悵一生的相思情緣。“種相思”字麵說的是種下相思樹。“不合”二字出語峭勁拗折,貌似悔種前緣,實為更有力地表現這種相思的真摯深沉和它對心靈的長期痛苦折磨。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這兩句正呼應了“有所夢”。由於長期暌隔,夢中所見伊人的形象也開始恍惚迷離,還不如丹青圖畫更為真切。細味此句,似是擅長丹青的薑白石曾經為戀人畫過肖像並珍藏在身邊,平日相思時每常展玩舊日情人的畫像,但總感到不如在現實中麵對伊人之真切。等到後來夢見伊人,卻又覺得夢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鮮明。夢境迷蒙中,忽然聽到山鳥的啼鳴聲驚醒過來,夢中情人的形象也隨之消失。
“春未綠,鬢先絲”,春野尚未綠遍,而鬢發已經開始發白。漂泊江湖,蹉跎歲月,如今的薑白石已不複是當年寫《揚州慢》時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