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將七夕之夜的景象寫得澄淨明遠,情思婉轉。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清曠幽寒的秋夜裏,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聚。這美好的一刻啊,勝過了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少遊這裏以熱烈的詞筆讚頌了一種人們理想中的聖潔而永恒的愛情。
金風玉露,秋風白露。李商隱的《辛未七夕》有:“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這句是說相會季節是在清曠的七夕秋夜。牛郎織女一年隻在七夕之夜相會一次,可謂情緣難得。“金”、“玉”暗示了牛郎織女愛情的彌足珍貴。高爽秋風與純潔白露正隱喻牛郎織女高尚純潔的愛情和玉潔冰清的心靈。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兒女之纏綿情愫溫柔如水,像銀河的水波一樣清潔蕩漾。幽會團聚的美妙時光如夢如幻,恍惚迷離。你的目光如此溫柔,好似一汪清泉,為我擦拭心靈的塵埃。在七月初七那個美好的日子,伴著你的目光行走在天河邊,且歌且行。你溫柔的目光,似海水般深沉,湖水般溫柔,融化了我心底每一次憂傷和孤獨。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這一次目光的相逢勝卻了千言萬語。
真是寫盡了人間情愛無限的旖旎風光。
“忍顧鵲橋歸路”,夢境是甜蜜的,是令人無限向往的,同時也是短暫的。乍相見,驟分離,一夕佳期竟然像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牛郎織女又怎忍心回首?身後那走過的鵲橋何堪回首一望?一個“忍”字寫盡了離情哀怨。他們一旦走過鵲橋,從此又將隔著河漢,天各一方,隻能遙遙相顧,望眼欲穿。“忍顧”兩字蘊含著多少悵惘、無奈!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情意,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古代神話傳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這兩結句開拓出新的境界,堪稱流傳千古的佳句。何必感傷別離的愁緒,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處的長相廝守,隻要兩情心心相印,天長地久,即使“各在天一涯”,彼此也永遠相愛。這樣的愛情才是人間至情、至愛,更為感天動地。
古往今來,以七夕為題材的詩詞數不勝數。而秦少遊的《鵲橋仙》傳唱最長久,影響最為深遠,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想,這是因為秦少遊的詞文字和意境極為優美,同時又寫出了人們理想中的愛情境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有深度、有質量的愛情誰不向往呢?
正如明人沈際飛(《草堂詩餘》)評價:“(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腐朽為神奇。”
十二、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滿庭芳》
我一直覺得秦觀是個對天地間季節流變十分敏感、內心情感異常纖細的唯美主義者,是位陰柔氣息濃重的如花男子。
但這個印象並不準確。《宋史·秦觀傳》有真實的描述:“(少遊)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誌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以為與己意合。”
秦觀,初字太虛,後改字少遊,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他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為第七,被稱“秦七”。陳後山曾經說過:“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迨也。” “秦七”就是秦觀,而“黃九”則是蘇門另一大學士黃庭堅。秦少遊在年少時曾經雄心勃勃,寫過許多關於文治武功和縱橫之術的策論文章。還曾寫有一篇《郭子儀單騎見虜賦》,對郭子儀“匹馬雄趨”、“諸羌駭服”的聲威深感欽佩。以至於後來有人認為他的這些文章“雄篇大筆,有古作者之風”,可與漢代賈誼、陸贄等人一爭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