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的情書其實承載的是一種深切的相思。愛過之後的別離也許是痛苦的,卻也是甜蜜的。正如女詩人席慕容所描述的那樣: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與你相遇。
如果能,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麼,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隻是,就隻是。
回首時,那短短的一瞬。
八、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雲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鷓鴣天》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
這首寫情離別怨的閨情詞與其他小山詞頗有不同。同樣是寫離別相思之苦,這一首表現閨中人離怨的《鷓鴣天》卻顯得意境深遠、蒼涼、開闊,情感也顯得複雜。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醉眼矇矓的女子輕輕地拍打撫摸著一件十分珍惜的春衫,情人昔日留在衣衫上的餘香引發心頭無限的思念。熟悉的香氣表達著昔時的纏綿宛轉,如今的形隻影單怎能讓人忍受?過去戀人身上留下的餘香總是令晏小山心頭生起許多惆悵和無奈。這一句讓人想起一首流行歌詞:“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還有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嗅覺中所喚起的心靈感受大概是與其他視聽感官不同的。一個“惜”字道盡千回百轉欲罷不能的牽掛。“天將離恨惱疏狂”,可是老天你總是讓我這個性情疏狂的人備受離情別恨的困擾。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年複一年,等到路上長滿了秋草;日複一日,天天隻盼到落日斜照在樓上。這裏以秋草、夕陽,烘托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思念之情。馮延巳曾感慨:“芳草年年與恨長。”李煜的《清平樂》中“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剪不斷的思念就像原野上延綿到天邊的秋草,像每天黃昏都落到高樓闌幹上的斜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了無盡期。
“雲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行雲渺渺,煙水茫茫。遠行的征人怎奈回家的路是那麼遙遠、迷茫。“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似這般刻骨銘心的相思,豈能簡單地用言語來表達?既然相思本就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既然“長情短恨難憑寄,枉費紅箋”,那就不要重展花箋書寫自己的離愁別恨,枉流幾行清淚了!納蘭公子說,人到多情情轉薄。連最後一絲微茫的希望都看不到了,小山也開始有些灰心和絕望。
小山在另一首《清平樂》裏寫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一個誠意挽留,一個去意已定。那些楊柳的枝枝葉葉,也都含有離情別怨,這首詞用白描手法寫出二人在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
結尾二句“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之句是說,那個“留人不住”,隻能傷心地看著心上人“醉解蘭舟去”的女孩兒絕望地對愛人說,人的感情是靠不住的,你這一走,就不要再寫信來了!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其意正與這首《鷓鴣天》中“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相同,均為負氣之反語。
小山詞裏少有華麗的雕飾和深僻的典故,他隻是用淺近的語言傾訴內心深切微妙的感受。兩百多首小山詞反反複複訴說的是相思與愛情。那筵席間微醺的小山,將剛剛吟成的新詞一揮而就,然後交給小蓮、小鴻、小、小雲。這些聰明嫵媚的女孩兒輕啟朱唇,將這些美好的詞句輕輕唱出來,唱得酒宴上的燈更亮了,月更明了,風更清了,唱得心魂也微微蕩漾。
周汝昌先生說,人必情癡,而後能詞癡。小山詞裏有癡氣,有一種纏綿悱惻、生生死死的癡氣。小山把詞與癡都獻給了那些驚鴻照影般的女孩兒。曾有人說,小山詞從未離開相思戀情與離愁別恨的範疇,題材未免狹窄。這樣說話,可知是真不懂小山,亦不懂詞。要知道,小山所有的詞既是寫給那些紅顏女子的,但更是寫給自己,用來撫慰和溫暖自己的靈魂和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