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四場:南方公園的學術納粹(2)(3 / 3)

伍迪·艾倫還讓百老彙成為紐約象征(區別於淺薄的好萊塢)。第一部劇《從A到Z》上演時,觀眾無比陌生,隻演了21場;至《別喝生水》(598場)和《呆頭鵝》(453場),人們才領略其獨特魅力,後來都被改編為電影;將百老彙送入正軌後,伍迪·艾倫為照顧更多地區觀眾,近20年來的作品主要在外百老彙和東岸地區上演,如《中央公園西路》、《老塞布魯克鎮》等。關於百老彙辛酸的《子彈橫飛百老彙》,作用亦如《甜蜜與卑微》。

8自然科學

伍迪·艾倫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好萊塢結局》探討的是癔症性失明問題,他的治療方式簡單有效:與蒂婭·裏歐妮(如果她忙,可用海倫·亨特替代)坐在中央公園的長凳上。《性愛寶典》涉及春藥、獸交、異裝癖和性冷淡,在解決夫妻生活方麵貢獻頗多。《百老彙的丹尼·羅斯》最先發現氦氣會讓聲音變高。伍迪·艾倫還是第一個觀察到星體紅移現象的人,當時他還在上小學,就推論出宇宙在膨脹,以及做作業毫無意義,為大爆炸理論打下基礎(詳見《安妮·霍爾》)。

9哲學

伍迪·艾倫被稱為哲學之父,因為哲學家最初都是放映員、檢票員和清潔工,比如蘇格拉底、斯賓諾莎、尼采。每次看完伍迪·艾倫的電影後,他們都會在聚餐時進行討論,哲學便誕生了。《理想國》就是眾人對《罪與錯》的評論,因為欠了蘇格拉底很多錢,柏拉圖不得不把很多精彩絕倫的話加給他,維特根斯坦從此不再說話。

在一次AA製聚會上,克爾凱郭爾拿出的鈔票過於老舊,遭到黑格爾的嘲笑,他說:“金牛座。”克爾凱郭爾覺得這是在暗示他很有錢,但從來不主動付賬。為了報複,他搶走黑格爾的棒棒糖,黑格爾開始大哭。克爾凱郭爾從此就獨來獨往,看過《另一個女人》後,他說:“哎呀!幸運之門沒有朝內開,於是可以靠衝撞推開它,它卻朝外開,因此可能對它毫無辦法。”憑借這句話,他成了存在主義的創始人。

這些都是很好的討論,可惜現在的哲學家都不在電影院工作,還會因為吃麻辣燙時隻得到一張餐巾紙而喋喋不休。

10起初……

伍迪·艾倫跟哲學家的最大區別:哲學家用哲學換大米,伍迪·艾倫隻關心問題本身。所以有了《午夜巴塞羅那》的激情與理智,不同的選擇,一樣的迷茫;有了《開羅紫玫瑰》的虛幻一場,伍迪拒絕修改結尾,因為“那是我拍它的唯一原因”;有了《遭遇陌生人》中雜亂無章的世界,幸福如風箏般不可捉摸,隻有死神如期而至。放眼看去,人世間不盡是這樣的苦難嘛。他曾試著用《曼哈頓謀殺疑案》、《玉蠍子的魔咒》製造單純的歡笑,卻如麻醉劑,因為人們走出影院,就會想到戰爭、疾病、孤獨、死亡和宇宙膨脹,一切文明不複存在——不光是莎士比亞、莫紮特和《2001太空漫遊》,更是韭菜盒子。

2010年,伍迪·艾倫將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改編為一部紀實性極強的半自傳電影《午夜巴黎》,片中他的化身“吉爾”——一個由歐文·威爾遜出演的劇作家穿越到未來的法國,與後來“渴望碰觸伍迪褲腳的文化養子”遭遇了,他們中有海明威、畢加索、菲茨傑拉德夫婦、薩爾瓦多·達利、布努埃爾、曼·雷、羅特列克、高更……吉爾看到了他們生活中的不幸,看到他們沉浸在對過去和未來的幻想中,便借格特魯德·斯坦因之口說出藝術家的偉大使命:“不是向絕望屈服,而是找出對抗空虛存在的解藥。”可見,伍迪·艾倫早已洞悉萬物之起源,為人類必將駛向的冰冷終點而歎息,卻從不悲觀厭世,嘮嘮叨叨。

起初,他跟猶太同族生活在一起,不忍看平民受苦,惡人作亂,便心生一計。他夜觀天象,在電閃雷鳴日藏身於西奈山上,以幹冰做煙,拿著大喇叭喊村長摩西上山,丟給他兩塊石碑,上麵寫著十個“不可”,此為十誡。後來又躲在摩西的牆根下麵碎碎念,助其撰寫《摩西五經》,第一句便是“起初……”,後人就說這是在“神的默示”下寫成的。信仰讓猶太人的生活有了意義,並以“神揀選的子民”而自豪。但在與外族交流頻繁後,伍迪·艾倫又憐憫他們,無奈猶太人不傳教。後一人氣青年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伍迪·艾倫虛構了他的複活,稱其為彌賽亞,曆經千餘年,福音傳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