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附:杭州師範大學子淵人才學院第三期學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選編(1 / 3)

陳泓宇:我們的曆史,他們的回憶。

李、茜:心靈的震撼與靈魂的教育是課本給予不了的。

張靖一:經過這次實踐,我深刻明白了什麼叫共產黨員,作為學生黨員,我有很多不足。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我要好好努力,向新四軍老戰士學習。

季勝偉:七一建黨節,子淵三期學員與五位新四軍老戰士開始了“紅色記憶”之旅——重走浙東戰役路線,一路走過烈士陵園與紀念館,我們與五位老同誌零距離接觸,收獲頗豐。感慨今日幸福美好生活真的來之不易,先烈精神的偉大令我們望塵莫及,那一片片“紅色旅遊區”是我們當代青年的人生大課堂。我們向革命遺址俯身鞠躬,站立於烈士墓前良久,耳旁響起老同誌話語聲聲,腦海中閃過的是滄海桑田的巨變,我們年青一代的心靈震撼不已。紅色旅遊區作為當今中華的精神遺產和教育資源,永遠是我們奮勇拚搏、富民強國的精神源泉,是我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奪取勝利的精神動力!

孟、菲:本次暑期社會實踐跟隨新四軍老人重走浙東戰役路線,我感覺獲益匪淺,通過參觀紀念館以及與新四軍老人的交流,不但讓我對當年紅軍英勇抗戰的情況有了詳細的了解,更讓我對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陳朝陽:紅色旅程,革命聖地,赤心故往。聆聽艱辛歲月,仰歎先烈事跡,感慨服務品質。悟黨性,覺發展,我輩風騷。

鄧、彬:共產黨,這個響當當的稱號,在老一輩革命者看來,這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隻要祖國需要,他們就義不容辭地奉獻自己。

馬宏壯: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了解了新四軍的曆史,深刻明白了革命的不易,也意識到了幸福生活的可貴。我想,以後我定會努力地學習,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範黎斌:一路走來盡是崇山峻嶺,險峰陡崖。我們在感歎當年新四軍沿途跋涉的辛苦的同時,也被在身旁講述抗戰經曆的老先生所震撼。他們在講述曆史故事時就像道家常一般,是的,那些往事成了他們心中最沉重但最有價值的回憶,而我慶幸能與他們分享這些單從曆史課本上無法體會到的曆史剪影。感謝他們給我上了這最有意義的一課。

許、芸:行走著平凡的道路,欣賞著平凡的風景,聆聽著不平凡的故事,感受著不平凡的精神……我們一同在黨過去偉大的戰鬥曆程中備受洗禮,一同感悟著、收獲著、成長著!

吳曉航:是什麼讓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將人生的細枝末節記得如此深刻,講得如此深情?是出於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是出於對下一代的盈盈期許,是出於那不朽的人生命題——愛、和平、奉獻。

王、璽:以史為鑒,資政育人,曆史明月照人來。口述史是一杯美酒,愈久愈香醇,聆聽過後,我們將不會再哭泣自己沒有鞋,因為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腳——有人抱怨學習太累,十年寒窗戰題海;有人抱怨工作太苦,窮盡青春來賺錢;有人在失利時抱怨命運的太不公……然而,與亂世悲苦人民生活相比,所有的這些抱怨未免都太奢侈了吧,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在那樣的時代裏,百姓們連性命尊嚴都沒有,何來機會抱怨生活?學習再怎麼累,有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累嗎?工作再苦,有戰士血肉之軀苦苦拚殺苦嗎?挫折失敗再大,能跟革命英雄血灑疆場相提並論嗎?當我們想不通人生,理不順未來時,請站在曆史的明月下看看他們百年家國百年身的悲壯故事吧!讓我們牢記曆史的使命,發揚老同誌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成為新時代的楷模,無愧於天,無愧於地,一切無愧於心。

陳、婭:年邁的他們頭發斑白,但卻精神抖擻。采訪期間他們投入地追溯往昔,為我們呈現一段段真實的曆史。對於有回憶的人來說,生活是充實的,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簡樸平淡,但內心的回憶卻是豐富的。他們經曆過戰亂,對於如今的和平倍加珍惜。他們熱情地接待我們,對我們有問必答,和藹得猶如我們的爺爺奶奶。他們努力地學習計算機,每日也看看網絡上的新聞,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關注度絲毫不亞於我們青年人。

他們曾為國家為民族流過血、出過力,卻並不以此為標榜,當他們述說戰亂故事時那語氣緩和得像是一個局外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老者的智慧和平淡處世的生活態度。

段靈華:慈祥的笑容,親切的目光,幽默的話語,這就是蔡兆銘爺爺留給我們的整體印象。他有著光輝的經曆,有著燦爛的人生,有著我們聽不完的人生故事,他口中的“三個補丁”等這些故事讓我們深有感觸。通過本次參訪,我們了解了那一代革命人的青春歲月,了解了那一段戰火紛飛的曆史。更重要的是這教育了我們這一代人去倍加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在前人流血流汗的基礎上我們才擁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曾經經曆了風餐露宿,遭受了戰火紛飛,走過了無數艱難的時光,那麼作為當代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又將怎樣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奮鬥精神,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續寫青春華章?這是我們在采訪後最需要好好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