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抗日戰爭(8)(3 / 3)

遠些的曆史,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幾乎就隻剩一片帝王們的停屍場了。不過這些帝王們都被從棺槨中請了出來,秦始皇,漢武大帝,明太祖,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雍正皇帝……一個個經塗脂抹粉後,大都變成了宵衣旰食、席無暇暖、兢兢業業、文韜武略,為人民打天下為百姓坐江山的好公仆。

近些的曆史,亦幽明難分,時有剪裁,屢見空白。

16年前,我的一個正在讀小學的外甥女,問老師:什麼是“文化大革命”?老師回答說:學生鬥老師,壞人整好人,林彪、“四人幫”欺騙毛主席。

一場人神共憤、浩歌長哭、長達10年的舉國動亂,就這樣被顛覆為三句話,二十幾個字——幾近對口詞,還有一個答後便可以置於腦後的幽默。

許多時候,中國人的集體敘事不過是掩過取功,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則淪為隱惡揚善。而且,因摻和了太多的政治功利和倫理意圖,有些屬於“功”和“善”的部分也輕描淡寫,或者幹脆一筆勾銷。

於是,有著太多太多的鼎魚焦爛、暮燕傾危的中國曆史,卻未能在自己白發萬丈的歲月裏培育出深刻的悲劇意識,以至於總在不斷更迭的悲劇中重複著令後人唏噓不已的曆史……

於是,許多年裏,對抗戰的宣傳與評價,以及相應的對日本侵華罪行的調查與清算,總顯得有些低調與遊移。我們近代以來的曆史教育似乎太專注民族的苦難,反而對勝利抱著謙謙君子的態度。曾在報紙上看到,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館館長王新華曾對記者說,應該在我們的曆史教育中再加上一點,就是勝利教育。他說:“我們在近代就這麼幾個大的勝利,為什麼不紀念呢?”

大轟炸中屹立不倒的重慶,擾戰勝利後在市中心樹立了“抗戰勝利紀功碑”,一解放即被改建成“人民解放紀念碑”。當年誌士仁人風集影從的陪都,還留下了大量的抗戰遺跡,但有許多都隨著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被毀掉了。

南京大屠殺、奧斯威辛集中營和日本廣島原子彈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人類三大慘案。據說其他兩地的紀念館不但是國家級的,而且都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時下,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館卻仍不是國家級的紀念館。

孫立人、薛嶽、何應欽、胡宗南等抗日名將,隻是漏網之魚,逃去了台灣的國民黨戰犯。杜聿明、黃維、王耀武……隻是“改造好了”的國民黨戰犯,蓋棺論定時則有可能變成“著名的愛國人士”。最不濟的,是死了的戴笠、張靈甫等在抗戰中聲名也不小的人物,他們在大陸成了十惡不赦的反派角色。特務頭子戴笠的“青麵獠牙”就不必說了,長篇小說《紅日》的“修訂本序言”裏這樣提到抗日戰場上的常勝將軍、但自己被打瘸了一條腿的張靈甫:“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為了傳之後世和警頑懲惡,讓大家記住這個反動人物的醜惡麵貌……”

我們的曆史就這樣幾十年地告訴我們的孩子們。

多少年中,一些抗戰的先輩們,因為既是抗日戰爭中血戰沙場、氣壯山河的猛將,又是國共兩黨對壘中殺得天昏地暗、最終投誠或被俘的敗將,在自己的國家並沒有過上本該衣食無憂、神采飛揚的日子——

去年經鳳凰衛視采訪、播出後才廣為人知的仵德厚老人便是如此。

曆史,在精神家園裏(二)

在台兒莊戰役中,原為西北軍軍官的仵德厚,率領均由中校軍官組成的敢死隊,和三營官兵一起殺人台兒莊城內,與日軍展開了逐街、逐巷、逐房、逐牆的爭奪戰,經過一天一夜的血戰,日軍龜縮到城西北角等待增援,兩軍形成對峙。次日,李宗仁將軍下達總攻命令,仵德厚手舞大刀片,腰束手榴彈,率敢死隊向日軍發起最後衝鋒。這場戰役打下來,殲滅日軍萬餘人,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速戰速決的計劃,但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死傷20000餘人的慘重代價。在仵德厚的敢死隊裏隻有3個人活了下來,三營官兵也損失過半。

八年抗戰中,仵德厚率部與日軍血戰數十次,由於功勳卓著先後被授予:甲種一等嘉禾勳章、貴胄榮譽勳章、寶鼎二等勳章,升任少將副師長。

1948年7月,數十萬人民解放軍對山西太原國民黨守軍發起進攻,先後七次總攻,1949年4月攻破太原。時任國民黨三十軍二十七師少將師長的仵德厚被俘。8月,仵德厚即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被押送到山西太原市第一監獄服刑。

期間,他參加的主要勞動是做鞋底子。以後又在廚房裏做了一年零七個月的飯。昔日扛大刀片子的肩,如今打一袋180斤的米,倒在一個4尺的大鍋裏,再使鐵鍬搗平,加水做飯。勞改人員都反映他做的飯好吃。

1959年,仵德厚10年刑滿釋放,被指定到山西太原東台堡太原磚廠當了一名就業工人,猶如摘帽右派還是右派一樣,他並沒有獲得徹底自由。直到1975年,毛澤東簽署發布“現在押的國民黨縣團級以上軍警憲特一律釋放,與家人團聚”的命令,16歲當兵離鄉的他,時隔半個世紀,已年屆65歲,才踏上了返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