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抗日戰爭(3)(1 / 3)

據國內1994年出版的《血祭太陽旗》一書,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死於中國境內的日寇將領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擊斃的。在斃命的日寇將領中,有包括阿部規秀中將在內的3召死於與八路軍的戰鬥中。又據日方自己的一份名單,列出有姓名、軍銜、時間、地點、死因的日寇將領90名,其中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亡者或被其擊落座機亡者40人,與共產黨軍隊作戰亡者4人,與其他抗日武裝作戰亡者9人,與蘇聯軍隊作戰亡者8人,與美軍作戰或被美軍擊落座機者5人,被中美聯合空軍擊斃者3人,踏地雷死者2人。

大悲壯,大不朽(六)

在強大的外敵人侵時,蔣介石並沒有忘記消滅共產黨,如同在李宗仁、孫立人那滿是戰塵飄拂的身影後,他從沒有收起那一道道狐疑、陰沉的目光……但他畢竟還是清楚小學生都知道的“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道理。1936年年底的“西安事變”後,國民黨實行了由“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政策的轉變。盡管以後又屢屢發生類似“皖南事變”這樣的兩黨兩軍間的摩擦與爭鬥,但在抗戰初期,對於蔣介石的全民族抗日的領袖地位,以及國民政府在抗日主戰場上的作用,中共方麵是擁護和承認的。

蔣介石的廬山宣言發表後,當時作為中共方麵總負責人的張聞天即發表講話:“在目前抗日戰爭中,蔣介石先生領導的國民黨已經處於領導的地位,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我們應該向國民黨同誌聲明,我們是竭誠地擁護現在的蔣先生的領導的,這是全國人民自己的政府,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中央政府。”

1938年4月,張聞天不再擔任總負責人。中共中央由書記處領導,毛澤東名列書記處第一人。

這一年,有些幾乎天天要和毛澤東見麵的人,似乎感覺到他和以往不一樣了,尤其是那些從江西中央蘇區起就和他在一起的人,更是覺得他好長的時間都沒有過像現在這樣輕鬆,富有活力。而且,他仿佛年輕了,好長時間不修邊幅的他,臉上意外的不見那些讓人熟悉的胡須。

這當然是為了革命終於化險為夷,他心裏的一塊大石砰然落地。在他的全力催促下,1938年初,朱德、彰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聶榮臻等率八路軍繼續深入華北各地,相繼建立起根據地,僅一年時間,八路軍就從1937年9月的不是3萬人,發展到1938年秋的25萬人。中共武裝發展壯大的事實,使朱德、彭德懷等八路軍領導人信服了毛澤東,紛紛放棄了過去的不同看法,轉而接受了他的意見。國民黨軍隊積極地戰鬥在上海、南京、華北和華中平原,加上八路軍、新四軍在前後方的配合,徹底地挫敗了日本人速戰速決的企圖,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或者說,在整個抗戰八年中,中方敗多勝少,最後國民黨軍隊從沿海撤退,國家中樞也搬去大西南的山城重慶。

但這並不等於大潰退,蔣介石躲去了峨眉山上。以大英帝國的精血飽滿,1945年前他們在日本人手上就沒有勝過一仗。以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煌煌武威,一開始也倉皇辭廟,逃出菲律賓,直到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中途島大敗南雲指揮的聯合艦隊,才一挽了頹勢。經營數百年的頭號強國尚且如此,更反襯出中華民族以弱克強、寧死不屈的英勇氣概。

珍珠港事件前,中國毫無外援,單獨作戰,且東南膏腴之地盡失,國際通道悉數被切斷,最後一條對滇緬公路因英國被迫實行封鎖,我方物資更感枯竭。軍中往往一套士兵裝備,分配給三人使用,分得棉大衣者,無棉上衣與棉褲,穿得棉上衣者,無棉大衣與棉褲,其艱苦情形,殊非今人所能想象……就在勝利看來如此毫無希望的情況下苦撐不倒,浴血苦戰八年,先後進行大會戰22次,小戰鬥近5萬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者達320萬人之多,空軍消耗飛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平民的傷亡更是高達2000萬以上,真正以血肉築起了長城,對於反軸心國的整個同盟國的戰爭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雖然開戰不久作為首都的南京就淪陷了,但中國還有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抗戰的精神堡壘。日本要想征服中國,必須占領重慶。從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據統計,空襲重慶共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有30所學校曾被轟炸。其間,重慶三次全城大火,陪都燒成一片白地,但重慶沒有屈服,中國沒有投降。

抗戰八年中,雖有日本不斷的誘降,雖有國際數次的調停,中國沒有做過投降的打算。汗精衛等人的醜劇一上場,即為大多數國民所不恥。中國可以倒下卻不能屈膝,中國可以戰敗卻不會言降。這是百年屈辱後,中國咬著牙,飲著血,必須站起來的國格,必須拚出來的精神!

1945年夏季,終於結束與日寇的戰略相持階段,以湘西會戰大捷為標誌,開始了我方的戰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