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表明,在整個抗戰期間,沒有任何一個中國軍級戰鬥編製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孫立人因此被西方人視為“東方隆美爾”,新一軍被國內輿論界稱為“天下第一軍”。雖然在作戰部署中,孫立人對史迪威屢有頂撞,但史迪威極為欣賞他,到了緬戰後期,十脆放兵權於他,由孫立人視局勢白行決定新一軍的進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曙光在即,應歐洲盟軍晟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日本投降後,美國邀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美軍占領並管理日本,並特別點名希望派遣孫立人的新一軍去。我記得,1967年7、8月間,時任裝甲兵副政委的程世清同誌,不過率一個幾千人的師來到江西“支左”,半年裏,便把連電線杆也想扯起腳去造反的贛鄱大地管得石子也難翻身,小草也難呼吸。若真是有孫立人麾下的5萬烈火金剛進駐列島,此後的日本走向以及中日關係,可能又是另一種寫法……
蔣介石終於按捺不住了。在他眼裏,孫立人從來就是一個異數:孫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術工程係,赴美留學後,又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弗吉尼亞軍校,該校為美國南部的“西點”。畢業後遍遊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孫的出身背景最然與蔣介石的嫡係部隊的將領不同,後者基本畢業於他任校長的黃埔軍校,在軍中自視“天之門生”。孫的赫赫戰功,也讓蔣手下的幾員大將陳誠、何應欽、杜聿明、胡宗南等相形見絀。
對這個異數,蔣不可不用。國軍中難得有新一軍這樣敢打善打、令盟軍口服心服的隊伍,用了,大大提升了國軍的國際形象。但由於1988年恢複自由的孫立人與夫人張晶英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其功高蓋主,且一人之諤諤,壓倒一群之諾諾,總讓蔣介石有一口氣憋在喉嚨裏,有一隻腳踩在棉花上。他打了美國人的回票,偏派新一軍去東北,他要讓孫立人與中共方麵的虎將林彪有一場天昏地暗的惡戰……
事情不僅僅到此作罷。1955年,在台灣發生了莫須有的“孫立人兵變案”,此後孫立人開始了長達33年失去白由的生活。不過他比海峽另一邊、同樣是屠功厥偉的彭德懷要好一些,1988年,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獲平反的一天。
在主戰場上,國人比較熟知的是淞滬會戰和屬於徐州會戰一部分的台兒莊大捷。此後規模最大的一次硬仗,則是常德會戰,我軍以一個師的兵力守備一城,卻遭遇裝備精良的10萬日軍連續16晝夜的攻擊,在中國戰史上還找不出先例。當時的《大公報》對這次會戰進行了大量報道——
……經過16晝夜的長時間,其中敵人停止攻擊的時間,僅有兩小時半,它曾六次換用兵力,先後達10萬人,炮擊,轟炸,火攻,毒氣,種種戰法都使用盡了,但是守軍還是不投降,要在每一寸-土地上,流下了光輝鮮血,要敵人留下無比的代價。
常德守軍每一個士兵甚至每一個夥夫,都知道他們的任務是怎樣的重大,要殺退來犯的敵人,要把所有的敵人殺盡在常德城邊。25日以前,是東北西三麵被攻,25日以後是四麵被圍,軍是孤軍,城是孤城,接濟斷了,援軍絕了,要奮鬥,要生存,要保衛祖宗的土地。
必勝的信念,加強了每一個弟兄們殺敵的勇氣。營長張廷林帶著全營的弟兄們,苦守住大西門外長生橋的陣地,那使進城必經的道路。26日拂曉,一千多敵人衝上來,張營長帶著弟兄們迎頭痛擊,機關槍手榴彈如雨一樣向敵人投去,一排排的敵人倒在地下,一隊隊的敵人向後跑,敵軍官帶著殘兵敗卒又衝上來。這樣子打了六次。在第六次上,張營長帶著弟兄們跳出戰壕,擎著槍和敵人肉搏,一千多個敵人,打到正午,隻剩四百多逃回去。
小西門外的戰鬥也一樣緊張,酈鴻均營長率蘇法三連長守住了拐上,和敵人九次肉搏,消滅敵人五百多,酈營長的刺刀成了弓,敵兵還在衝,弟兄們都陣工了,酈蘇兩位也隨著殉國。
人數一天天的在減少,馬夫夥夫甚至司書,也拿著槍加入戰鬥。第一連守小西門,全連都陣亡了,隻有夥夫林三目還活著,他把陣地上的手榴彈搜集攏來,帶了一支槍守著陣地。一個敵隊長帶著二百多人衝了上來,林三目不慌不忙,一槍把那個隊長打死。接著八個手榴彈向鬼子送去,一陣爆炸,百多個敵人倒在地下不動,其餘的都跑了……
大悲壯,大不朽(五)
敵人死傷了許多人,攻了七八天,常德城還是可望不可及,於是用毒氣來攻,用火來燒,用飛機投燒夷彈,用大炮射毒氣彈,放火燒民屋,-層一層地向城裏燒,把建築和人一齊燒掉,可是毒氣彈毀不了我忠勇官兵的戰鬥精神,燒夷彈燒不掉士兵們殺敵的勇氣,滿城都是火,炮彈如雨下,士兵一麵救火,一麵還是在射擊,敵人仍然不能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