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表崎嶇,山脈縱橫,山地和丘陵約占到全國麵積的750-/0,平原和台地分別占13%和12%。因為土地的珍貴,大阪、東京等地的機場,沿海的許多港口和高速公路,如著名的神戶港,還有一些工業區,都是填海造出來的。多山的地形使日本缺少平坦而廣闊的耕地,但廣大的山區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過700-/0,據說居世界首位。在飯田高原,在登別山區,還有去日本的許多小說裏提到、屢有浪漫故事發生的箱根地區,我無不見濃蔭蔽天,綠海跳躍。山上或公路兩邊多是有著十幾年、幾十年樹齡的杉木,以及其他一些我叫不出名稱的大樹。
清白的國土(三)
日本地處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堪稱全球著名的火山國家。全日本有火山180餘座,80%為活火山。我到位於神奈川縣的太穀火山看了,在山下很遠處,就能聞到空氣裏有一股硫磺燃燒的氣味,山上一團團白煙升騰,四季皆然。如果有兩三個月此煙漸漸由白泛黑,那麼再過兩三個月,火山便有噴發的可能。但太穀山百年來靜若處子,隻給遊人一個廉價的祈願——在火山口邊的小店裏有黑玉子賣,日語中的“玉子”便是雞蛋,500日元六枚,在氣泡嘶嘶的地下水裏煮了,蛋殼即呈黑色,當地傳說吃了一個黑玉子,能增7歲。
日本自然成了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全球一年會發生54000多次大小不等的地震,其中日本大概占了1/10,約有4500-4600次地震,如果除以365天,答案就是日本天天有地震。近代史上的關東大地震,有十幾萬人喪生,1995年的(大)阪神(戶)大地震死亡5000多人。一二級的地震,人們基本上感覺不到,二三級的地震,你可能以為是火車在晃或者自己喝醉了酒。四五級的地震,人們才有明顯的感覺。日本人對地震已經習以為常,晚上被晃醒,上一趟洗手間,喝杯茶以後上床接著進春秋大夢。除非六七級的地震,才會考慮怎麼逃生。因此,日本多為/卜結構的房架,房頂掉了下來也砸不死人;門窗是紙糊的,有什麼動靜一撞就能夠衝出去……可以說,災難已經成了世代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並在這災難麵前表現出一股雍容大度的力量。
同樣是地震,即使在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也有人打家劫舍,甚至搶商店、銀行。一年後在阪神大地震中,連個小小的犯罪都沒有。地震發生後非常缺飲用水,有商店賣水,政府規定一人隻能買一瓶。有些人家不知道這個規定,買了不少準備存起來,一旦聽說後,主動把多買的水退回到商店去,或送給沒有買到水的鄰人。地震後還湧現了不少“活雷鋒”,有理發店義務理發,有澡堂提供免費洗澡,有蔬菜店上門把菜分發給居民……如果去地震的避難所——一般是可容納數千人的體育館去看一看,數千人晚上共宿一館而井然有序,以家庭為單位小心翼翼占著一小塊地方。倘若不是從高處往下看,各家蓋被猶如錯落有致、多彩的阡陌,你還以為是進了兵營。
去年10月下旬,新瀉又經曆了一場地震劫難,37人在天地的遽然搖撼中離開了人間,其中有母子三人在駕車途中遇地震後的山體塌方,被埋在地下。經救援人員搶救,隻有一位兩歲的小男孩獲救,母親與女兒不幸遇難。那位作為丈夫與父親的男人,在麵對記者的攝像機鏡頭時,依然露出堅毅的笑容,說:感謝大家的關心與幫助。離家避難10數天後,新瀉市民開始了重建家同。小學生們蹦蹦跳跳地回到了教室,穿著一絲不苟的老師對孩子們說:“我們都活著回來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