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結構的優越性,是必須在實戰中才能得以驗證的。當時軍隊的作戰方式受希臘風格重甲方陣影響較大,古羅馬軍團的戰術結構的發明者是誰?他又以怎樣的軍事理論或政治手段使古羅馬朝廷接受了新的作戰方式?由於古羅馬時代距今時間久遠,又缺乏翔實的資料記載。所以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16.特洛伊戰爭是真是假
一場戰爭引出了兩大史詩,從而成為西方文學的源頭。這場戰爭就是特洛伊戰爭,而兩大史詩就是荷馬的《伊利亞特》與《奧德賽》。那麼,這場戰爭是真是假呢?
在那樣一個人神界限特別模糊、人類很像神靈而神靈身上又表現出太多人性的時代,特洛伊成為這一時代人神之中最偉大者交鋒的場所,很多事情發生在這兒。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的兒子帕裏斯,把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倫從希臘帶到這裏;希臘國王阿伽門農為了奪回海倫,率領他的軍隊來到這裏;後來,在這個戰場上,希臘最偉大的戰士阿喀琉斯,殺死了帕裏斯的哥哥赫克托耳。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最後一幕,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與阿喀琉斯談判請求歸還他兒子的屍體並停戰。
在史詩《奧德賽》中,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帕裏斯為他哥哥報仇,給了阿喀琉斯的腳踵致命的一擊,殺死了這位希臘偉大的勇士。而希臘人則通過“木馬計”,潛入特洛伊城內並最終摧毀了它。此後特洛伊的黃金時代也就結束了。
曆史上很多人認為這是曆史事實,並真正發生在希沙立克。但是,自從18世紀開始,學者們對此提出了質疑。許多人懷疑特洛伊曾經發生過戰爭,甚至更有一些人懷疑荷馬的存在,至少懷疑荷馬作為一個單獨的個人而非一係列詩人的存在。
到了19世紀下半葉,隻有極少數學者相信荷馬史詩是對曆史上的真實事件的記錄。而相信特洛伊——假如它真的存在過的話——就在希沙立克的人則更少。然而還是有人相信特洛伊的存在,這其中包括業餘考古學家弗蘭克·卡爾弗特——美國駐這一地區的領事。19世紀60年代中期,卡爾弗特與其合作者德國富翁海因裏希·謝裏曼對希沙立克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古典時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築物。後來,曾做過謝裏曼助手的威廉·德普費爾德繼續進行他未盡的事業。德普費爾德發現了更多的大房屋、一座望塔、300碼長的城牆。
德普費爾德的看法一直流行,直到40年後,一支美國探險隊在卡爾·布利根的帶領下來到希沙立克。布利根認為,特洛伊的覆滅,絕對不可能是希臘人的入侵造成的。因為城牆的一部分地基發生了移動,而其它部分則似乎徹底傾塌了。他認為這種破壞不可能是人為的,可能是一場地震導致的。
看來,究竟是特洛伊戰爭成就了荷馬史詩,還是荷馬史詩成就了特洛伊戰爭,特洛伊戰爭究竟是真是假,這一切都湮沒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之中了。
17.伊拉克戰機外飛之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若是雙方均能如此那就不分勝負了。可見還要做到“故弄玄虛”,知己防彼。1991年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百架戰機在大敵當前之際非但沒有奮起反擊,反而逃之夭夭,轉飛伊朗。此“玄虛”弄得人們大為疑惑,至今無人知曉其中真正動機。
這支自詡為“世界上第5支最強大的軍隊”到底搞什麼鬼?
西方新聞媒體曾對伊機外飛事件大肆報道。真真假假,撲朔迷離。使這一事件令人難辯真偽,然而歸納起來也不外乎有下麵四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伊方的“韜晦之計”。眾所周知,由於兩伊戰爭剛剛結束,雙方的敵對關係有所緩和。而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即宣布中立以自保。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憑借地下防護體將戰機留在國內倒不如將一些較為先進的飛機保存在中立國伊朗境內,故而戰機紛紛外飛。
也有一些人士另持“未遂政變”一說。一部分西方人士紛紛猜測,伊國內的一起未遂政變可能是伊機外飛的直接原因。前蘇聯某官方通訊社對於這一揣測也給予了證實。報道如下: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表現不力,致使多國部隊節節勝利,薩達姆顏麵大失,遂殺雞儆猴,將兩名空軍司令以“防空不力”罪處決。隨後,一些屬於這兩位司令派係的空軍將領及飛行員旋即發生政變,未果。政變敗露後,牽涉其中的一部分官員即駕機出逃,尋求政治避難。
還有一種說法是“厭戰開小差說”。有消息宣稱,除向駐科伊軍投放大量的收音機以及傳單之外,多國部隊還在美國示意下向伊本土投了數以百萬計的傳單,規勸他們棄械投降。可以說,心理戰雖談不上所獲頗豐,但畢竟還是有一定成效的。故而許多西方人士認為伊空軍有可能是開小差,臨陣脫逃,以免多國部隊“以石擊卵”,做無謂的犧牲,這成為對這一事件的又一種新的詮釋。
第四種就是所謂的“留作反擊說”了。執行沙漠風暴的美軍對伊拉克戰機外飛伊朗一事心情複雜。一方麵他們看到數以百計的伊戰機受製於多國部隊的狂轟濫炸,致使伊空軍無法發揮應敵效應,隻能外逃。而同時,他們也意識到這些外飛的戰機有可能東山再起,成為美國及多國部隊的隱患,這對於多國部隊而言不可謂不是一顆定時炸彈。然而,事後伊戰機的表現證明了這一擔憂純屬杞人憂天,外逃飛機既無任何一鳴驚人之舉,也沒有卷土重來之勢,其命運如何亦不為世人所知了。
“出逃”抑或“避難”、“陰謀”抑或“無計”、“厭戰”抑或“保存實力”……至今這一係列疑團仍縈回於人們的腦海中,引起多方揣測。隻是這些扮演神秘角色的外飛戰機何去何從?阿門!願上帝保佑他們生存至今。
18.女間諜川島芳子是否是被槍決的
二戰時期的女間諜川島芳子在日本可謂是名聞遐邇,在中國則是臭名昭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這位風流女間諜的去向如何呢?她到底有沒有被槍決呢?日本一位研究川島芳子的專家、東京大學渡邊龍策教授就川島芳子之死提出一連串質疑:最為關鍵的行刑場麵為何會被搞得這樣神秘?為什麼會違背慣例,把新聞記者都趕出現場呢?被處決者的臉部為何被弄了那麼多的泥土和血汙,以致無法辨認出犯人的麵目?為何單單選擇看不清人的麵孔的時間行刑?渡邊龍策教授還提到:川島芳子的哥哥金憲立說川島芳子已經去了蒙古,之後北上蘇聯;還有人說川島芳子已到美國去了。川島芳子的來曆本來就是一個謎,而到最後,她的死也成了一個謎。看來,這位風流女間諜真可謂是做到了“來無影,去無蹤”。
川島芳子,號誠之,又名金璧輝,是馳名的國際女間諜,其父是遜清肅親王,1915年生於日本,母為日本人。三歲時喪父,經日本人川島浪速收養,故取名川島芳子。川島浪速之妻與日本皇後係屬同宗,因此,芳子亦躋身於貴族,凡日本的軍政各界要人,如近衛文、東條英機、本莊繁、岡村寧次、多田駿、土肥原賢二等,均與芳子熟識。
“九·一八”事變的次年,即1932年春,川島芳子與其任偽滿新京市長兼警備司令的哥哥金碧東和多田駿司令等計議偽滿軍事。她又與其侄毓策劃將偽滿皇帝迎還北平,以複帝業。其後常與特務機關長和知鷹二等研討中國問題,主張利用汪精衛。
19.蘇聯擊落美國U-2飛機之謎
U-2高空偵察機綽號“黑寡婦”,可在70,000英尺(21,000米)的高空飛行、照相、使用雷達偵察及截聽通訊。它是一種單座單發長航時高空戰略偵察機,1955年試飛,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主要類別A、B、C、D、R、S型。目前,美國空軍裝備的為R、S型。乘員1人,裝備J75-P-13B渦噴式發動機,1X7714公斤推力。翼展31.39米,機長19.13,機高4.88米,最大時速692公裏,巡航速度692公裏/小時。爬升率25.5米/秒,實用升限21000米,最大起飛重量18597公斤,作戰半徑2800公裏,最大航程8000公裏。繼航時間:12小時。能夠攜帶各類傳感器和照相設備,對偵察區域實施連續不斷的高空全天候區域監視。
1960年,一架U-2在原蘇聯境內被擊落,飛行員僥幸逃生後被原蘇聯抓住並被判入獄。這起事件導致美國和原蘇聯關係一度緊張。
但是,據傳說,蘇軍之所以能夠擊落這架飛機完全是因為一顆小小的螺釘。冷戰期間,為了盡快弄到一架U-2飛機,克裏姆林宮下了一道死命令給克格勃。於是,蘇間諜組織便派遣一名精明強幹的特工人員潛入美國空軍基地,給這架飛機的儀表上高度儀的外罩上的一顆螺絲釘換成了由克格勃研製的一顆磁性極強的螺絲釘。當飛機上升到幾千米高空後,這顆螺絲釘產生的強大磁力場將高度儀的指針吸引過去,而顯示出已達到2萬米高度的數字。
由於駕駛員對高度的錯誤調整,才給蘇軍以可乘之機。不管蘇聯最終是如何直接擊落U-2飛機的,導彈抑或是米格飛機。如果沒有了那枚被換包的小小螺絲釘,所有的一切都將舉步維艱。
但是,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軍方的正實,所以具體原因仍是一個待解之謎。
20.希特勒發動的“巴巴羅薩”空戰
戰爭狂人們一向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納粹頭子希特勒更是其中的“典範”,在公開“巴巴羅薩”空戰的結果時,希特勒與斯大林也唱起了對台戲。
1941年6月22日夜,希特勒一手製定“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俄羅斯人民正沉浸在和平、甜蜜的午夜之夢中。淩晨3點15分,成千上萬顆綽號為“惡魔之卵”的球型炸彈帶著刺耳的嘯叫落下來,夜空的寧靜被打破了,隨著劇烈的爆炸聲,到處升騰起衝天的火光。俄羅斯再也不能平靜下去了,戰爭惡魔向他們伸出了巨手。
蘇聯空軍蒙受了巨大損失,那麼在“巴巴羅薩”空戰中損失的飛機到底有多少?
這必然是個不小的數目,據德軍4個航空隊向德國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報告說:德國空軍轟炸機炸毀了來不及起飛的蘇軍飛機1489架。此外,德軍戰鬥機及高炮部隊擊落了升空的飛機322架,共計1811架。德軍自己也不敢相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竟能獲得如此的戰績。與此同時,戈林密令空軍總司令部的軍官們分別到各個已被占領的蘇軍機場依據飛機殘骸進行一次統計調查。調查進行得很快,一份秘密調查報告呈送至戈林麵前:“巴巴羅薩”空戰的戰果不止1811架,而是2000架以上。報告說,準確的數字已無法核實清楚,但肯定在2000架以上。
因為戈林沒有對此事展開進一步深入調查,所以人們都對此戰果的報道持懷疑態度。而且,在“巴巴羅薩”空戰以後,蘇聯空軍並沒有公布損失飛機的數字。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國防部出版社發行了6卷本的《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該書稱,蘇聯空軍在“巴巴羅薩”空戰的第一天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單在地麵上被炸毀的就有800架。
蘇聯與德國公布的數字相差非常多,竟達600~800架,這差不多是一個中等國家整個空軍的實力,令人奇怪的是,蘇、德雙方對於升空後被擊落400架飛機的數字,出來的統計結果是相同的。數字的出入在於地麵飛機的損失,而地麵飛機的損失數字說什麼也比空中擊落飛機數字易於統計。
斯大林在當天早晨曾命令西部軍區將所有飛機均加以偽裝。但是斯大林的命令並沒有得到執行。蘇聯空軍的新舊飛機均未加任何隱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跑道上,就像接受閱兵似的。大部分飛機來不及升空便被炸毀了。盡管在這場偷襲戰裏,被炸毀的飛機到底有多少還是不得而知,但我們能肯定的是,即使希特勒大獲全勝,也沒能改變其最後徹底失敗的命運。
21.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可以避免的嗎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日本走上了不歸之路。美國人一直將珍珠港事件視為自己的恥辱,將責任全部推到日本一方,然而,真相到底如何呢?
著名美國曆史學家舍伍德在其所著的《羅斯福與霍普金斯——二次大戰時期白宮實錄》一書中詳細分析了美日的珍珠港事件前的外交談判過程。日本前駐德大使來棲三郎1941年11月6日赴美,與駐美大使野村一起和美國舉行了談判。11月20日,日本代表作出了準備同美國達成協議的姿態,向美國國務卿赫爾遞交了日本政府的“和談新建議”。然而,11月22日,美方用所謂“魔術”的特殊方法截獲和破譯了日本外相東鄉給野村和來棲發的密碼電報。在這份電報中,東鄉指示野村和來棲,日本政府20日的建議是:“絕對最後建議”和“防止某種事件發生的最後努力”。這個最後通牒的期限是11月29日,電報最後強調,“最後期限絕對不能改變。在這之後,事情將自動地發生”。11月26日,赫爾國務卿對日本的建議作了答複,向日方代表遞交了美國政府拒絕日本建議的照會,即所謂《赫爾備忘錄》。因為美國截獲和破譯了日本的密電,美國方麵覺察到日本將有所行動,但並不清楚日本的具體進攻目標,對此,就連日本談判代表野村和來棲也不知道。舍伍德指出,11月25日日本機動部隊向珍珠港進發,這正是東鄉密電上指定的“絕對最後期限”的前4天。這就是說,日本根本不需要美國的答複,在一本正經的、無效的外交換文還在繼續之際,戰爭就已經發動了。
當然,這隻是美國學者的看法,對於這件事情,有些日本人又是另一種說法。
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飛行部隊總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於1967年再版了他的《襲擊珍珠港》一書,對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指責作一番解釋。他指出,羅斯福總統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為了使美國人民在參戰問題上統一起來,千方百計想找一個類似的“路西達尼亞”號郵船慘案的事情作為參戰的借口。日本電報密碼早已被美國先進的無線電監聽係統破譯了,而且,美國人早已得悉日本正在窺伺珍珠港。羅斯福對這件事情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愚弄了人民和軍隊,故意使太平洋艦隊處於無準備狀態。
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也許就如同那些被炸沉的戰艦一樣,永遠無法重見天日了。
22.科索沃戰爭中“特遣部隊之鷹”計劃緣何流產戰火燃燒的1999年3月,美國遲遲未向科索沃派遣地麵部隊,受到北約其它國家的廣泛質疑。
美國的妙計是什麼呢?是“特遣部隊之鷹”。原來,為了贏得各成員國民眾的支持,並在戰爭中最大限度地減少飛行員的傷亡,北約專門製訂了所謂“捕獲-22”戰略計劃,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發動有限的空中打擊。對此,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和北約最高司令克拉克將軍多次向白宮提出警告:企圖靠幾天的空襲使米洛舍維奇屈服是不現實的,飛機不可能摧毀南聯盟的武裝。對此,白宮無從回答。因為按照白宮的設想,這個任務屬於“阿帕奇”。
但是,在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後,美國當局突然下令撤回“阿帕奇”。就這樣,耗資數億的“阿帕奇”在沒發射一槍一彈的情況下,便領命按原路返回了。為什麼要取消原定計劃?為了探得其中的緣由,《今日美國報》資深記者達娜·普裏斯特對駐歐美軍40多位飛行員和指揮員以及包括7名四星上將在內的華盛頓高級國防官員進行了幾個月的采訪。2001年1月2日,答案終於水落石出:最終導致白宮不讓“阿帕奇”參戰的是拉爾斯頓等人估計出的令人沮喪的傷亡人數。
“特遣部隊之鷹”司令約翰·亨德利克斯和克拉克早就告訴美國政府,任何傷亡估計都是不足信的,但在這場特別注重飛行員安全的空襲戰中,最敏感的問題還是傷亡。
到了今天,一些北約和美國的軍官仍然憤憤不平,要是“阿帕奇”能夠及時派上場,戰爭早就解決了。美國陸軍部長卡爾迪拉談及流產的“特遣隊之鷹”計劃時憤憤不平地說:“某些人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思維:在訓練中死多少人都是可以接受的,戰爭中卻絕對不能死人。他們給士兵們設立了一種錯誤的標準。”然而,按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些成員和五角大樓官員的說法,之所以取消計劃,並不是過於擔心人員傷亡,他們的理由是:“特遣部隊之鷹”存在許多問題,它太脫離常規了,抵達阿爾巴尼亞太慢了,它不可能消滅足夠多的敵方目標,從而徹底使戰爭進程改變。何況5月中旬,A-10飛機已經參戰,“阿帕奇”就更沒有參戰的必要了……
不管怎樣,“特遣部隊之鷹”終於胎死腹中,留給美國的是一肚子的牢騷和不平,也許還有其它……真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23.五角大樓被撞之謎
眾所周知,在去年的9月11日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被撞後不到一個小時,美洲航空公司的77航班客機撞向五角大樓。美聯社在第一時間報道說,五角大樓發生爆炸,肇事者是一輛卡車。但五角大樓迅速否認了這個說法,而且直到今天,仍稱確實有一架飛機撞向五角大樓。在“9·11”事件半年紀念日之際,法國一家媒體對美國官方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因為翻遍美國官方公開的所有現場照片和錄像,都找不到那架所謂的“飛機”。那麼,這架飛機到底哪裏去了呢?於是人們開始對這一事件提出各種質疑。
第一點,為何隻撞到第一層樓?
從五角大樓被撞後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飛機隻撞到一層樓上。上麵四層樓是在上午10時10分才塌下來的。這也是美國媒體一致的報道。
五角大樓高78英尺,而波音757客機機身高44.7英尺,長155英尺,翼展125英尺,座艙的高度也有12英尺,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撞向一座建築物,而隻有建築物的第一層受損,這可能嗎?
第二點,為何被撞毀的隻是外層?
美國軍方公開了關於五角大樓遭到襲擊的衛星照片,並清楚地表明了受襲的部分。五角大樓不僅有五個角,其內部結構也是由五個套在一起的五角形五層建築組成。
在這張衛星照片的下部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圈建築完好無損,也就是說,飛機撞向的是第一圈建築,即最外麵的那一圈建築,而裏麵的四圈建築並未被飛機直接撞到,隻是爆炸引發大火,裏麵的建築才受到了一些波及。
據五角大樓介紹,撞向大樓的是一架波音757-200型客機。這種大型客機將近100噸重,最高時速可達600英裏,其降落時速也達到250英裏,飛行中的波音客機如一枚超級炸彈。這樣一枚炸彈撞向五角大樓,而五角大樓隻是外部遭到毀壞,這可能嗎?
假設這架客機攜帶8600加侖汽油,一加侖汽油的地球引力大約是6.9磅(由於氣溫不同,引力會有所不同),那麼8600加侖的汽油落向地球便相當於60000磅汽油爆炸,其威力如何,相信任何人都能想象出來。
第三點,為何草坪上找不到碎片?
從公開的照片可以看到被撞的五角大樓前麵的草坪。如果像上麵所說,飛機隻撞到五角大樓的外部,隻撞向一層,並發生了爆炸,那麼建築物前的草坪上應該有許多慘不忍睹的碎片。可是,這樣的碎片誰看到了?
飛機的座椅呢?那些用安全帶綁在座椅上的乘客將會被摔出機外,可是,這些乘客哪裏去了呢?為什麼從照片上看不到他們?很多人都親眼看到過飛機失事的現場,不管這些飛機是撞向水麵、地麵還是大樓,有哪架飛機會突然從人間蒸發了呢?如果這些照片真是在爆炸發生後的三天之內在現場拍攝的話,那麼為什麼看不到飛機殘片呢?
一名美國飛行員也對五角大樓的解釋充滿疑惑:“我駕駛過波音757這類的大型客機,我知道飛機墜毀後,收集碎片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按五角大樓的說法,那架波音客機的翼尖會被大樓切掉,然後彈到前麵的草坪上。而客機的兩部引擎由於巨大的慣性作用,會撞進大樓裏,其破壞力決不僅僅是在牆上打一個洞。機腹部分還裝有燃料箱、行李箱、郵件包和貨物。讓人困惑的是,這麼多的東西,其碎片竟然無法從照片中看到!”
第四點運沙車到底在幹什麼?
還有一張照片上出現了神秘的運沙車和推土機。運沙車正在往草坪上卸沙子,運沙車的後麵是一部推土機,正在平整草坪上的石子。
如果飛機撞向五角大樓一層,前麵的照片裏應該可以清楚地顯示草坪沒有遭到破壞。既然沒有遭到破壞,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卻下令修整草坪,有這個必要嗎?
第五點,被撞的準確位置在哪裏?
五角大樓公開了一些照片,聲明照片顯示的是被波音客機所撞的第一圈建築的準確位置。但即使你看得再仔細,你也看不明白飛機到底撞在哪裏。
所有這些照片都是美國政府公開的,也是從美國軍方的網站上所能查到的。毫無疑問,美國官方公開的飛機撞五角大樓事件,並不完整。人們不禁要問:五角大樓隱瞞了什麼?為什麼要隱瞞?是否真的有一架波音客機撞向五角大樓?這架飛機究竟有何秘密?
法國媒體提出一係列的疑問後,立即引起美國輿論的廣泛關注。一位資深記者立即進入權威的MSNBC網站,調出與飛機撞五角大樓有關的錄像進行核實,讓他震驚的是,他連續認真地看了十幾遍,但他竟然沒有從中看到那架所謂的波音757客機的蹤影!
盡管飛機撞五角大樓事件至今仍迷霧重重,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77航班上的乘客死於9月11日這個悲劇的日子。那天,飛機上的芭芭拉·奧斯陸從77航班上給她丈夫打電話,告訴他客機被劫持了,她不知道客機將飛往何方。
這架客機後來怎樣了?它就是那架撞向五角大樓的飛機嗎?如果不是,這架客機現在在哪裏呢?
第六點,消防隊看到了什麼?
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2日,國防部長助理維克多·克拉克與阿靈頓縣消防隊長埃德·普勞格爾在五角大樓聯合舉行記者招待會。一名記者問:“飛機撞進了大樓,消防隊員們看到飛機上掉下什麼東西了嗎?”
普勞格爾回答:“在滅火期間,我們從內部看到飛機的一些小碎片,但並沒有大碎片。換句話說,沒有油箱部分或其它東西。飛機撞向大樓時,飛機上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們有很多證人可以給你更好的回答,我不想就此發表評論。”
另一名記者接著問:“換句話說,現場根本沒有飛機的燃料箱或其它類似的東西?”普勞格爾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們相信,那裏剛好有一個大坑。我們認為那可能就是機首部分。”第一時間趕到災難現場的消防隊長竟然對這架飛機的情況如此茫然,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