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禹劃定九州嗎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自古就有華夏、神州、赤縣、九州等名稱。“九州”之稱來源於大禹治水的傳說,是大禹把中華大地劃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揚州、徐州、梁州、雍州、兗州、荊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獻所記九州的名稱並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書·禹貢》,而《周禮·職方》所記九州,有幽州、並州,而無徐州、梁州;《爾雅·釋地》有幽州、營州,而無青州、梁州;《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幽州而無梁州。古文獻存在不同的記載,世間就出現“三代九州”的慨念,即《尚書·禹貢》所記為夏九州,《周禮》所記為周九州,《爾雅》所記為殷九州。由於九州名稱不一致,於是產生大禹究競有沒有劃定九州的疑問。
肯定禹劃九州的主要記載,有《尚書》、《左傳》、《詩經》、《山海經》、《淮南子》、《史記》及傳世《齊侯鍾》、《秦公簋》等青銅器銘文。《禹貢》說禹“莫高山大川”,並詳細敘述了九州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產貢賦等。《呂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劃為九州,經啟九道。”《詩·商頌·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山海經·海內經》:“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齊候鍾》銘曰:成湯受天命,“威有九州,處之堵”。《秦公簋》銘曰: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賚,十又二公在帝之環”。可見,禹劃九州的證據鑿鑿。
最早對禹劃九州持懷疑態度的是屈原《天問》:“九州安錯?川穀何洿?”《淮南子·墬形訓》似乎回答了《天問》的問題,說大禹派一個叫太章的人,測量了東西間的距離,又派豎亥測量了南北間的距離,還測量了洪水的深度,從昆侖山取來息壤,治平洪水,劃定九州。《史記·夏本紀》也解答說,大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破九澤,度九山”。屈原的懷疑,難道不成立嗎?
近現代疑古派學者顧頡剛、童書業《九州之戎與戎禹》和《鯀禹的傳說》,從論證大禹的天神性和神職出發,進一步肯定屈原的懷疑。他們認為大禹隻是神話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劃定九州,“無論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時代決計不是人力所能的”。進而考證《禹貢》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戰國時代才出現的。《禹貢》作於戰國時代,因此禹劃九州的事,就純屬後世附會,純屬神話。這樣看來,禹根本沒有劃定過九州。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看待禹劃九州的神話呢?
11.“埃及豔後”克婁巴特拉的宮殿
2000多年來,肯定有足夠的關於這位曆史最有魅力的女王的傳說和神話。直到1996年,海洋考古學家弗蘭克、戈迪奧才在亞曆山大東港發現了克婁巴特拉女王沉沒的安蒂亞霍多斯島。“奢侈豪華與眾不同,色彩絢麗。”戈迪奧這樣描繪這座充滿了托勒密王朝末代的女王悲慘命運的水下宮殿。戈迪奧不僅發現了克婁巴特拉和凱撒所生的兒子凱撒裏翁的玄武岩上身雕像,而且發現安東尼自殺的地點——安東尼是克婁巴特拉的最後一位情人和丈夫,當她的死敵渥大維占領了亞曆山大後,他可能逃到了一個狹長的中島上。據說公元前30年,安東尼就在這個島上拔劍自刎,悲傷的克婁巴特拉與籃子中的眼鏡蛇握了手。
12.亞特蘭蒂斯城在哪兒
亞特蘭蒂斯,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對它曾有過描述。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2300多年以來,這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城市之國一直激發著人類的想象力。根據傳說,亞特蘭蒂斯城的城牆和宮殿都是用黃金築成的,並且在公元前11500年沉沒在大海中。這個神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他在《克利梯阿斯篇》和《蒂邁烏斯篇》中第一次提到亞特蘭蒂斯城。根據柏拉圖的記載,是地震讓亞特蘭蒂斯沉入大海。柏拉圖把這個高度發達的富庶國家描述成“被隔開的水域和土地環繞著”——也就是被環形的運河所環繞。從此,熱衷於研究亞特蘭蒂斯城的人們在地球上發現了50多個可能是該城遺址的地方:在大西洋、在黑海、在亞速爾群島、在桑托林島和克裏特島,甚至在北海中的德國赫爾果蘭島。但是至今人們仍在繼續尋找它的蹤跡。
13.水晶頭顱
雖然人們對瑪雅文化中種種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聞,但這個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瑪雅神廟中發現的水晶頭顱,卻依然不能不令人震驚。這個頭顱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頭,是依照一個女人的頭顱雕成的,據瑪雅古代傳說,這個水晶頭顱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瑪雅神廟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專家們研究過頭顱的表麵及其內部結構後,肯定其曆史非常悠久,確是瑪雅時代遺留的文物。
但令研究者們困惑的卻是:這顆水晶人頭雕刻得非常逼真。不僅外觀,而且內部結構都與人的顱骨骨骼構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藝水平極高,隱藏在基底的棱鏡和眼窩裏用手工琢磨的透鏡片組合在一起,發現眩目的亮光。我們知道,近代光學產生於十七世紀,而人類準確地認識自己的骨骼結構更是十八世紀解剖學興起以後的事。這個水晶頭顱卻是在非常了解人體骨骼構造和光學原理的基礎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是怎樣掌握這些高深的解剖學和光學知識的呢?
還有,水晶即石英晶體,它的硬度非常高,僅次於鑽石(即金鋼石)和剛玉,用銅、鐵或石製工具,都無法加工它。即使是現代人,要雕琢這樣的水晶製品,也隻能使用金鋼石等現代工具。
從這個奇異的水晶頭顱來看,也許瑪雅人掌握的科學技術,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高超得多。但他們又是怎樣獲得這些科學技術的呢?這就更是謎中之謎了。
14.神秘的墓碑
1949年,考古學家阿爾韋托·魯斯在墨西哥帕倫克“銘文廟”的最上層平台發現了一個通向墳墓的台階。他發現了一個3.8米長、2.2米寬、帶有神秘裝飾圖案的石板。50年來,專家們對這個圖案的意義爭吵不休。它展示了一個祭台上的瑪雅少年嗎?是一個遭到原始巨型怪物複仇的人?還是一個從脖子上長出玉米新生命的穀神?作家埃裏希。馮·德尼肯基甚至從中看到了一個宇航員。隻有一點是肯定的:帕倫克墓的死者是瑪雅侯爵帕卡爾,他死於公元7世紀。根據傳說,他死時“呼出了一口熱氣”。
15.這是諾亞方舟嗎
一隊美國探險者近日宣布,在幾百英尺深的黑海海底發現了人類居住過的跡象。大約七千五百年前,這些住所被一場凶猛的洪水吞沒。有科學家斷言,這一災難事件和《聖經》裏講述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存在著某種聯係。
因在1985年發現泰坦尼克號殘骸而聞名於探險界的羅伯特-巴拉德聲稱,他率領的一支遠征小隊在距土耳其沿岸十二英裏遠的黑海又取得重大收獲。在海平麵以下三百一十英尺深處,找到了一個呈長方形的地基。他懷疑那裏在被大水吞噬之前,或許曾經是一座建築的舊址。從建築規模來判斷,當年黑海周圍是眾多人口的聚居地。
巴拉德探險隊本打算進行一次為期五周遠征行動,沒想到第二周就獲得了突破性發現。他們準備繼續探索,盡可能多地尋找地基。精確繪製水下建築遺址草圖並拍攝照片,詳細記錄原貌後,再組織展開打撈工作。到時候把找到的文物公諸於世,供科學界分析定性。巴拉德沒有急於把《聖經》裏描繪的滔天洪水和這次在黑海的發現聯係起來,他還要搜集到足夠證據再下結論。
三天前,探險隊員用一條光纜係住一輛洗碗機大小的探測車進行海底地形拍攝。結合聲納設備的運用,找到了一塊45英尺長、12英尺寬的地基。木製橫梁、樹木枝條和石器散落在淤泥裏,它們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和銅器時代的過渡期,也就是大約七千年前。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學家弗雷德裏克·希伯特指出,從海底發現的在枝條上塗抹泥巴的建築風格,在黑海周圍地區相當具有代表性。他興奮地把這次發現譽為“又一座龐貝古城的出土”,其線索將改寫這片連接歐亞兩洲和中東的關鍵地區的文化史,意義遠在發現泰坦尼克號殘骸之上。
16.星象盤
在德國內布拉附近的米特爾貝格山發現的星象盤是直徑為32厘米的青銅盤,重達兩公斤,有3600年的曆史。青銅團和銀河。它價值1500萬歐元。
3年前,兩個盜墓賊發現了這隻星象盤並試圖將其賣掉。今年2月,它在瑞土巴塞爾被查封。內布拉的星象盤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這隻出土文物就像英國著名的巨石陣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重要”,德國考古學家哈拉爾德·梅勒博士說。
這隻星象盤是在252米高的米特爾貝格山的頂峰上的一堵環形的圍牆裏發現的。“我們不知道它是侯爵的墳墓還是存放聖物的地方”,梅勒猜測道。對於天文學家沃爾夫哈德·施洛瑟來說,這隻星象盤是有關宇宙的最古老的表現形式。“很有可能是當時祭司用這隻星象盤來預測下一次月食的發生。他一定是拿著這個銅盤站在那個小丘上。月亮一旦位於昂星團上方,幾天後就會出現月食。”在過去長達1000年的時間裏,在米特爾貝格山這隻星象盤的出土地方有可能被用作天文觀測台。目前,這個星象盤已經存放在哈雷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立博物館裏。
17.天狼星係與多貢人
尼日爾河是非洲西部的大河之一,它流過馬裏共和國時拐了個大彎。在河灣處,居住著一個名叫多貢族的黑人土著民族,他們以耕種和遊牧為生,生活艱難貧苦,大多數人還居住在山洞裏。他們沒有文字,隻憑口授來傳述知識。看上去同西非其它土著民族沒有什麼兩樣。
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人類學家格裏奧和狄德倫為調查原始社會宗教,來到西非,在多貢人中居住了十年之久。長時期的交往。使他們得到了許多多貢人的信任。從多貢人最高級的祭司那裏,他們了解了一個極為令人驚訝的現象:在多貢人口頭流傳了四百年的宗教教義中,蘊藏著有關一顆遙遠星星的豐富知識。那顆星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即使用望遠鏡也難以看到。這就是天狼伴星。
多貢入把天狼伴星叫做“樸托魯”。在他們的語言中。“樸”指細小的種子,“托魯”指星。他們還說這是一顆“最重的星”。而且是白色的。這就是說,他們已正確地說明了這顆星的三種基本特性:小、重、白。實際上,天狼伴星正是一顆白矮星。
而天文學家最早猜測到天狼伴星的存在是在1844年,借助高倍數望遠鏡等各種現代天文學儀器,1928年人們才認識到它是一顆體積很小而密度極大的白矮星。直到1970年才拍下了這顆星的第一幅照片。生活在非洲山洞裏的多貢人顯然沒有這種高科技的天文觀測儀器,那麼,他們是怎樣獲得有關這顆星的知識的呢?
不僅如此,多貢人還在沙上準確地畫出了天狼伴星繞天狼星運行的橢圓形軌跡,與天文學的準確繪圖極為相似。多貢人說,天狼伴星軌道周期為50年(實際正確數字為50.04+/-0.9年);其本身繞自轉軸自轉(也是事實)。他們又說,天狼星係中還有第三顆星,叫做“恩美雅”,而且有一顆衛星環繞“恩美雅”運行。不過直到現在,天文學家仍未發現“恩美雅”。
多貢人認為,天狼伴星是神所創造的第一顆星,是整個宇宙的軸心。此外他們還早就知道行星繞太陽運行,土星上有光環,木星有四個主要衛星。他們有四種曆法,分別以太陽、月亮、天狼星和金星為依據。
據多貢人說,他們的天文學知識是在古代時,由天狼星係的智慧生物到地球上來傳授給他們的。他們稱這種生物為“諾母”。在多貢人的傳說中。“諾母”是從多貢人現今的故鄉東北方某處來到地球的。他們所乘的飛行器盤旋下降,發出巨大的響聲並掀起大風,降落後在地麵上劃出深痕。“諾母”的外貌像魚又像人。是一種兩棲生物,必須在水中生活。在多貢入的圖畫和舞蹈中,都保留著有關“諾母”的傳說。
多貢人神奇的天文學是天狼星係的智慧生物所傳授的嗎?天狼星係的飛船是否在古代降臨過地球?如果說不是,那麼多貢人關於天狼星的知識又是從哪兒傳授來的呢?
18.古印度“戰神之車”
印度南部的古城甘吉布勒姆。有424座神廟。據說最多時曾達到一千座,被稱為“寺廟之城”。在這裏的神廟中,除了濕婆、毗濕奴、黑天、羅摩等眾多古印度的神靈雕像外,還有一種飛船的雕塑。這種飛船雕塑被雕成不同樣式,上麵刻有眾多神話人物,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戰神之車。
一般人往往認為。這種飛船就是神話中人物乘坐的器具,是神話杜撰的子須烏有之物。然而,1943年,印度南部的邁索爾市梵語圖書館卻從一座倒塌的廟宇地下室中,發現了一份題為“Vymaanila—Shaastra”的古代梵文本簡稿件。在這份稿件中,以6000行的篇幅,詳細記載了“戰神之車”飛船的構造、驅動方式、製造飛船的原料乃至飛行員的訓練與服裝等眾多細節。據記載。“戰神之車”的飛行速度,如換算成現代計算單位為每小時5700公裏。
印度梵語學者和技術專家們合作,依據這份文獻和其它古籍中的記載,對“戰神之車”進行了仿造。仿造後的研究結果表明,就技術水平來說,這種“戰神之車”並不是驚人的奇跡。但不要忘了,這是與現代科技對比而言,而飛船是在史前時代建造的!
研究者們認為,“戰神之車”是一種多重結構的飛船,當時的飛船已裝備了絕緣裝置、電子裝置、抽氣裝置、螺旋翼、避雷針。以及安裝在飛船尾部的噴焰式發動機。文獻中多次指明飛船呈金字塔形,頂端覆蓋著透明的蓋子。
建造這樣的飛船。無疑需要多種現代高科技水平的能力,更需要現代物理學特別是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基礎。這對現代人來說,也是在本世紀初才剛剛解決了的難題。兩千多年前,是誰在古印度造成了這樣的飛船呢?
古印度人似乎並不是飛船的建造者,他們既沒有建造飛船必要的技術能力,也沒有駕駛飛船的科學知識。對他們來說,飛船隻是神靈們的交通工具。那麼,這些駕駛飛船的古印度神靈,究竟又是誰呢?
19.史前歐洲有黑人嗎
意大利的格裏姆爾第山洞在本世紀一再成為考古學家關注的熱點,並被大力發掘。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這些山洞居然有不少的考古地民,而每一層都顯示著一種不同的人類生存時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這些山洞就被古代人當作藏身立足之地。目前從這些山洞裏發掘出來的最早遺物居於舊石器時代,時間大概是公元前三萬五千年左右,這裏發掘出的骸骨,屬於克魯馬農人,也是歐洲大陸第一批真正的原始人。
然而在格裏姆第山洞發掘的所有骸骨中,最令考古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兩具史前的黑人化石。這兩具化石一具是老婦,一具是個小男孩。她們合葬在一起,頭頂上還有一塊架在石柱上的保護板。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們研究了這兩具骸骨。根據她們頭骨的形狀、顏麵骨的結構以及前臂的長度,她們屬於尼格羅人種。通俗地講,就是非洲黑人。
這個發現令考古學家們極為驚訝。人仍知道,尼格羅人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歐洲並沒有黑人存在。據曆史記載。直到1441年。葡萄牙海軍軍官安東尼奧·貢薩爾維斯在非洲裏奧德奧羅海岸擄取了一男一女兩個黑人,帶回葡萄牙。後來貢薩爾維斯又和另一船隊再去非洲。在那兒捕獲了12名黑人,帶回葡萄牙販賣為奴。這是黑人被帶到歐洲的最早記錄。至於大批非洲黑人被販賣到歐洲為奴,就更是後來的事了。可是這兩具骸骨卻屬於三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如果那時的歐洲就有黑人在生活,那麼他們是怎麼采購呢?若說他們是史前歐洲的土著,那後來怎麼又完全消失了呢?
曆史似乎愛跟人類開玩笑,把人或事物放在他們不應該出現的時間和空間裏,弄得科學家們絞盡腦汁仍無法解釋。
20.神秘的水下建築
1958年,美國動物學家範倫坦博士來到大西洋巴哈馬群島進行觀測研究。範倫坦是個深海潛水好手,在水下考察時,他意外的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建築。這些建築是一些古怪的幾何圖形——正多邊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還有連綿好幾海裏的筆直的線條。
十年之後的1968年,範倫坦博士宣布了新的驚人發現:在巴哈馬群島所屬的北彼密尼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長達450米的巨大丁字形結構石牆,這道巨大的石牆是由每塊超過一立方米的巨大石塊砌成的。石牆還有兩個分支,與主牆成一個直角。範倫坦博士興奮不已,他繼續探測,並很快發現了更加複雜的建築結構——平台、道路還有幾個碼頭和一道棧橋。整個建築遺址好像是一座年代久遠的被淹沒的港口。
“飛馬”魚雷的發明者,法國工程師兼潛水專家海比考夫來到現場,他是水下攝影的高手,用當時最新的技術勘察了這一片海域,並拍下了幾張照片。這些照片發表後,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轟動。
1974年,蘇聯的—艘考察船也來過這裏,並進行了水下攝影和考察,再次證明了這些水下遺址的存在。
很快,巴哈馬群島一帶便擠滿了世界各地趕來的科學家、潛水家、新聞記者和探險者。而圍繞著這些水下石牆的爭論也越來越多。有些地質學家指出,這些石牆不過是較為特別的天然結構,並非人工築成。但更多的學者認為是人造的。對這些建築究竟是誰造的這一點上,他們的看法也很不一致。有人認為,巴哈馬與瑪雅人的故鄉尤卡坦半島相距不遠,因此這可能是史前瑪雅人的古建築,由於地殼變動而沉入水下。有人則從巴哈馬海域陸地下沉的時間上推算,認為這些水下建築建成於公元前七、八千年間,因此應該出自南美古城蒂瓦納科的建造者之手,但蒂瓦納科的建造者是誰本身就是個謎。
還有一些人說,1945年已故的美國預言家凱斯,在生前曾作過一個預言,宣稱亞特蘭蒂斯將會於1968年或1969年在北彼密尼島海域重現,如今範倫坦這個發現,正好印證了凱斯的預言,因此這裏就是那個在公元之前沉沒了的著名的亞特蘭蒂斯。
當然更多嚴肅的科學家們拒絕按預言來判斷,但人們又無法做出較為圓滿的解釋。而隻能籠統地回答,這些水下建築“大概是人造的”,年代“相當久遠”。至於到底是誰造的,造於什麼時候,至今仍沒有人能夠回答。
21.神秘的瑪雅
瑪雅文明出現在紀元前五百年前後的中美洲地區。涵蓋區域北達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南至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貝裏茲直抵秘魯的安第斯山脈。瑪雅文明自紀元前三世紀左右急速成長,至八世紀達到文明的巔峰,但隨即迅速衰退,到了十世紀以後便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瑪雅人的曆法是世界上最正確的一個,他們的編年史據,許多研究瑪雅文明的曆史專家考證後,認為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開始,這一天代表什麼意義?至今仍是一個謎。
瑪雅人有一套複雜的方法是用來記錄重要事件的日期,它是以三種不同的計時法──陽曆年、金星曆年和卓金曆年──為基礎。二百六十天的卓金曆年與陽曆年連在一起,二者都包括在曆時584天的金星曆年之內。
瑪雅人建築的金字塔、廟宇並不是為了需要,而是因為曆法上的指示,每隔52年要建造一座有一定數目階梯的大建築物,一天為一階,一道平台表示一月,直到頂端共計365天,每一塊石塊都與曆法有關,每一座完成的建築物都需符合天文上一定的要求。似乎他們除了宗教熱忱的衝動外,並未有建造大型廟宇的意念,隻因曆法賦予這項義務,他們就按部就班的履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