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遠古時代(1 / 3)

1.武夷山九曲溪的懸棺之迷

懸棺葬,如同天葬、水葬一樣,也是一種古老的喪葬形式。懸棺葬的地址一般都會選擇在臨江麵水的高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麵數十至數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是直接放在懸空的木樁上麵。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懸棺遺跡十餘處。

經過碳14測定,白岩和觀音岩保存完好的兩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隨葬的龜形木盤是具有商周青銅文化特征的遺物。

據考證,當年我國南方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他們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統稱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對死者的敬重。而出於對高山的崇仰,他們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們不被世人打擾,從而更好地庇佑後人。

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懸空的絕壁上的呢?從棺木棺蓋首尾兩端鑿有穿繩用的方孔推測為懸索吊下。在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後或兩旁一般地勢較為平緩,人們先將棺木運上山,派工匠鑿好洞穴或架好木樁,再將棺木吊裝好。有時候,先沿崖壁鑿出平行的一條通道,將棺木依次推進,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許多麻煩。據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記載,當時浙江瑞安至福建連江一帶的“安家之民”和“台灣土著”、“夷州民”在飲食起居、風俗習慣上非常相近,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在台灣偏僻的小島蘭嶼的雅美人中間,這種葬俗保留至今。

2.古崖居,一個千古之謎的人類文化遺跡

它坐落在京郊延慶西北部山區一條幽靜的峽穀中,它是由一支不見史誌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開鑿的岩居洞穴,計有117個。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岩居遺址。

在峪古三麵直立陡峭的岩壁上,布滿了人工刻鑿的石室,或長方形,或方形,大的二十多平米,小的僅3-4米;或單間,或2-3室通連;或套間平行,或上下兩層,並有典型的“三居室”。其中,有一石穴上下兩層,並配耳房,廊柱曆曆,可能是穴居的主人集會或祭祀之地,宏敞雄偉,山民俗稱“官堂子”。全部洞穴內,門、窗、炕、灶、馬槽、壁櫥、煙道等一應俱全,且圓則圓,方則方,均中美學規矩。

關於古崖居開鑿的年代,有認為是元或魏或唐遼。其目的與用途,草寇山寨?戍邊駐軍?應避戰亂?少數民族聚居?據不確切考證,此為唐遼間奚族聚居岩寨。

但今,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古崖居。

這裏曾有過一個被遺忘的民族,這裏曾煙火繁榮,這個民族已經銷聲匿跡,不知魂係何方。

3.複活節島

複活節島,常誤譯為複活島。位於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東麵,距智利西海岸3000多千米,離其它島嶼也較遠。麵積166平方公裏,人口2000人。1935年成為國家公園,屬於智利的法爾巴拉索省。被聯合國審定為世界文化遺址。因荷蘭航海家雅克布·羅格賓於1772年發現該島那天正好是複活節,所以就把它叫成了複活節島。

複活節島上最著名的是巨大的石雕像,已發現的約有1000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約90噸。它們的頭較長,眼窩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較長。它們沒有腳,雙臂垂在身軀兩旁,雙手放在肚皮上。有的還戴著帽子,帽子是用紅色岩石雕成的,高幾米,形狀像個圓柱。有的石雕像身上還刻著符號,有點像紋身圖案。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約90噸。除此之外還發現了許多比這些要大得多的石像半成品。

專家們推測,這些巨大石雕像在遠古時代就存在了。這裏的土著居民稱此島為“鳥人國”,而石像如白種人麵孔,島上既無水源,也無樹,用黑曜石、火山玻璃和凝灰岩雕刻而成的石像,是否與外星人有關?迄今為止還是個未解之謎。

4.古羅馬的麵貌

公元64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古羅馬大半個城市。這場大火多半是由奴隸縱火引起,但也可能是場意外。眾所周知的許多雄偉的帝國標誌性建築物,如哥洛森、帕森等,都建於大火後的幾個世紀。古羅馬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們無從知曉。考古學家也極少發現反映早期羅馬帝國的壁畫。

去年三月,考古學家在離哥洛森不遠處的一個地下通道中發現了一幅壁畫,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它是火後不久完成的。壁畫顯露的部分約3.6米長,2.7米高,也許壁畫的大部分埋在了地板碎片之下。這幅畫展現了一個繁華大城市的整體麵貌,描繪了房屋、廟宇、高大的公眾紀念碑和一個巨大的中央大廳,環繞在這些建築周圍的是石牆和高塔,遠處有一座橋跨越了一條寬闊的河流。考古學家猜測這條河可能就是泰伯河,而這幅壁畫描繪的也許就是火災前的羅馬城。然而,畫中城市的地形與羅馬的地形並不相符,它也可能是一張城市的理想圖,或者根本就是另一個城市,也許是亞曆山大或迦太基。壁畫的真正含義隻能期待進一步的發掘了。

5.千古之謎金字塔

胡夫的金字塔是吉薩地區金字塔中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大約建於公元前2570年,由法老胡夫下令建成的。金字塔高146.5米,數千年以來它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築物。它是用230萬塊磨光的石灰岩石砌成,平均每塊岩石重量約2.5噸。

大金字塔內共有三處墓室,第一處原是胡夫的墓室。幾年後,工匠們開鑿了第二條甬道,建造了第二個墓室,有些人認為這是安葬王後的。第三處墓室,即安葬胡夫的地方,人們稱它為“國王墓室”。

整個建築輝煌龐大,機構複雜,就是以現代手段建造起來也是想當困難的。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還要建造的如此龐大呢?

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準備將金字塔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拉”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但這都是一些研究人員的推測。關於金字塔還有很多的謎題沒有揭開,比如在當時的科技前提下人們具體采用了什麼方法建造了如此大規模的建築?金字塔當中真的有神秘的力量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很多,都在等待人們圍棋一一找到答案。

6.古劍之謎——越王劍

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以來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厘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麵。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麵的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致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麵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隻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跡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複。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裏。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曆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曆史的長卷裏,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溶點大約在4000℃。

中華文明中曾有過太多的秘密,誰能想象,本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裏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學尚未發明的傑作?問題是在發現以後,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解釋這種超常規的科技早熟現象?我們真不希望看到有些人用“偶然”來解釋,它應該有一個更加具體的說明。假如以上的事實是真實的話(至少鉻鹽氧化處理不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會問:他們的技術源淵是什麼呢?

7.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謎”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許多重大學術問題,至今仍是難以破譯的千古之謎。雖然專家學者對其中“七大千古之謎”爭論不休,但終因無確鑿證據而成為懸案。

謎題一,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目前有其來源與岷江上遊新石器文化有關、與川東鄂西史前文化有關、與山東龍山文化有關等看法,即人們認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彼此融合的產物,是多種文化交互影響的結果。但究竟來自何方?

謎題二,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年代爭論有商代說、商末周初說、西周說、春秋戰國說等,性質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謎題三,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是蜀地獨自產生發展起來的,還是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或西亞、東南亞等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

謎題四,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三星堆古蜀國是一個附屬於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一王朝的早期國家?其宗教形態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謎題五,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可以說,如果解開“巴蜀圖語”之謎,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

謎題六,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目前有氐羌說、濮人說、巴人說、東夷說、越人說等不同看法。多數學者認為岷江上遊石棺葬文化與三星堆關係密切,其主體居民可能是來自川西北及岷江上遊的氐羌係。

謎題七,三星堆古蜀國何時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8.卡拉奇的木乃伊之謎

日前,一具2600年前的木乃伊出現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的博物館中。在埃及之外發現木乃伊,無疑是世界考古史上石破天驚的事件。由於木乃伊胸前有一塊刻有古波斯語祭文的金盤,伊朗聲稱要索回國寶。而巴基斯坦則說:木乃伊的身世,需要時間去探尋答案。

這句木乃伊是卡拉奇警察從文物販子手中查獲的,在打開棺木的一刹那,人們都驚呆了:躺在棺內的是一具充滿了古埃及色彩的木乃伊。為便於鑒定,木乃伊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進行了展示。這具木乃伊長196厘米,高56厘米,屍身整個被浸泡在石蠟和蜂蜜的混合液中,保存相當完好,與古埃及木乃伊的風格如出一轍。木乃伊頭頂一隻黃金鑄成的皇冠,另有黃金麵具蒙麵。唯一與古埃及木乃伊不同的是,這具木乃伊胸前的一塊金盤上,刻的是古波斯語的祭文。

經警方調查得知,這具木乃伊最早埋在俾路支省哈朗村莊的一戶地主家中,在地下安然度過了100多年,但在去年的一次地震中,地主的房屋轟然坍塌。地主一家在挖掘後牆時,偶然發現了木乃伊的棺木,便將其買給了文物販子。

木乃伊案件經媒體披露,在巴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眾多曆史和考古名家紛紛參與了對木乃伊的考證。經科學研究,這具木乃伊係公元前600年的產物,亦即距今2600年。這具木乃伊為一女屍,死時年僅18歲。一些曆史學家依據有關史料,做出了大膽推測:女屍是一個名叫“卡姻”的古埃及公主,後被遠嫁波斯,成為古波斯“卡如什”王朝第一個國王卡比爾的兒媳。

公主的傳說雖然充滿了神奇色彩,但一些人依據木乃伊胸前一塊刻有波斯語祭文的金盤,又相信這一推測是確鑿無疑的。然而,對於全世界的考古界來說,公主的傳說則像是一枚重磅炸彈。因為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在埃及之外,發現過木乃伊的蹤跡。世界曆史和考古界早已確認,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獨有的創造。由於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生命仍能延續,便通過製作木乃伊的方式將屍體完整保留,希望有朝一日其生命能在神靈的召喚下複蘇。如果當前發現的這具木乃伊真的是出自古波斯,那麼世界曆史和考古學的教義將被重寫。但不論怎樣,巴基斯坦曆史和考古界一致認定,在埃及之外發現神奇的木乃伊,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堪稱世界一大奇跡。

伊朗文物部門索要木乃伊的信函,引起了卡拉奇博物館館長易卜拉欣博士的不滿。她說,這具木乃伊明顯不是埃及的產物,雖然其胸前有一塊波斯語祭文的金盤,但這並不表明木乃伊是伊朗的文物。木乃伊可能出自卡如什王朝的墓中,但也有可能一直就埋在巴哈朗地區的古墓之中。況且,迄今伊朗政府並未發表正式聲明,指出木乃伊為該國之寶。

國際著名考古學家達尼教授對木乃伊進行一番鑒別後,發出了如下感慨:世所周知,木乃伊是古埃及的一大文明現象,我迄今沒有聽說在埃及以外的任何地方發現木乃伊的存在,這具木乃伊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達尼教授稱,要真正查出木乃伊的來曆,隻有破譯金盤上的古波斯語祭文,而這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埃及、伊朗以及有關國家的通力合作。

9.印加藏金之謎

在公元15世紀中葉,秘魯利馬附近的一個土著印第安人部落,通過不斷兼並鄰近部落,建立起了一個奴隸製國家——印加帝國。它的首都建立在一個叫庫斯科的地方。據說,印加人非常崇拜太陽神,他們看到黃金發出光澤與太陽的光輝同樣璀璨,因此特別鍾愛黃金,千方百計地聚斂黃金。印加國的黃金多極了!他們國內所有神廟和宮殿,都使用了大量的黃金,大多數印加人都佩戴黃金製品和收藏著黃金。

有關印加國黃金的傳說,在當時,引起了一些殖民主義者的占有欲望。

公元1525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領西班牙殖民軍,開始入侵印加帝國,一心想把印加帝國的巨量黃金掠為已有。1532年,皮薩羅率軍攻占了印加帝國的卡哈馬卡城後,用計把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交出40萬公斤黃金來贖身。阿塔瓦爾帕被迫答應了皮薩羅的要求,下令要國民向皮薩羅交納黃金。可是,就在印加人忙於向卡哈馬卡城運交黃金,眼看著巨量黃金就要落入皮薩羅之手時,誰知心狠手毒的皮薩羅卻感到不滿足起來,他突然變封,竟出人意料地以謀反罪名,把阿塔瓦爾帕皇帝在卡哈馬卡城文場給處決了。

皮薩羅處決了印加皇帝以後不久,攻進了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他滿心以為,這下子可以把印加人曆來聚斂的黃金全部動掠到手了。然而,事實卻與他的願望相反。皮薩羅率軍占領庫斯科之後,到處搜尋黃金。他們費了九牛二虎這力,雖然也看到了一些用黃金裝飾起來的廟宇和宮殿,並在庫斯科城近郊的一個洞穴裏,發現了一些黃金器皿和一些金子做成的螃蟹、蛇、鳥等珍貴的物品,但是找來找去,就是沒有能找到傳說中那麼多的黃金。

皮薩羅十分震怒,誓不甘心失敗。

有一天,皮薩羅聽一個印加人來報告說,在印加國內的維拉貢加鎮附近有一個洞穴,那裏藏著皇帝弟弟阿斯卡斂集的大量黃金。皮薩羅喜出望外,當下即高速兵遣將,準備前往維拉貢加鎮。然而,正當他一切準備就緒打算出發時,卻突然發現來報告的那個印加人奇怪地失蹤了。因此,他尋找洞穴的打算也就成了泡影。

公元1533年前後,皮薩羅不知從哪裏得一個消息說,印加帝國的大量黃金在阿塔瓦爾帕皇帝遭到殺害後,被一部分印加人偷偷地運到印加帝國“聖地”的的喀喀湖中隱藏起來了。的的喀喀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安第斯山脈中,湖麵海拔高度為3800多米,麵積為8290平方公裏,水深一般在20米以上,最深處達3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淡水湖。自古以來,土著印第安人就生活在湖的周圍。據說,當時印加人帶著巨量的黃金和寶物到了的的喀喀湖以後,便乘坐蘆葦筏子向湖心劃去。等到劃了一段距離後,印加人就把帶來的所有黃金寶物都投進了湖裏。皮薩羅得知這個消息後,在1533年12月,就派部下迭戈·德爾圭羅和佩德羅·馬丁內斯,前去的的喀喀湖探寶。他們到了湖上東尋西找,相繼幹了七八年,直到皮薩羅被暗殺而死,也沒有能在湖上發現巨量黃金的下落。

皮薩羅尋找黃金接連遭到挫折,這就使得原來關於印加帝國藏有巨量黃金的傳說,變得玄虛起來。當時有不少人開始懷疑傳說是無中生有,但是,有不少人,特別是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對傳說卻是置信不疑。

在皮薩羅之後的一些西班牙殖民者,了解到位於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北麵兩公裏處有一個名叫薩克薩伊瓦曼的要塞,那裏的地道是印加人藏寶的傳統之地。他們猜測印加的巨量黃金這次可能也被隱藏在那裏,於是,他們就一次次到薩克薩伊瓦曼進行搜尋。薩克薩伊瓦曼要塞建在一個山坡上,共有三道用巨石砌成的牆圍著,每道牆高18米。要塞一共有21個堡壘和瞭望台。在山腰較高的一座平台上有一塊堅硬的巨石,它是曆代印加皇帝檢閱印加部隊時的寶座。要塞裏還建有太陽神廟、王室浴池和競技場等各種建築。在要塞的中央聳立著一座圓塔式建築物,整個要塞就像迷宮一親,十分複雜。因此,西班牙殖民者每一次進入要塞都是碰壁而回。他們在這裏一次一次折騰,就是始終找不到地道的秘密入口處。

西班牙殖民者在薩克薩伊瓦曼要塞一無所獲之後聽人說:印加帝國的大量黃金和珍寶,也許隱藏在安第斯山脈中一個叫做馬丘比丘的神秘城堡中。於是,他們又轉而找起馬丘比丘來。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脈的群峰密林中出沒,但是,一直尋了好久,也沒有能找到馬丘比丘城堡的蹤影。

1911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拉丁美洲史的教師海勒姆·亞·賓厄姆,來到安第斯山考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山密林中的每寸土地,後來,終於在離庫斯科西北122公裏處的兩座峭峰之間,找到了這座傳說中的馬丘比丘城堡的遺址。海勒姆對馬丘比丘進行了反複細致的勘測,他發現古城堡地勢險要,終年雲霧繚繞,十分隱蔽。城堡內既有道路、廣場、城門,也有宮殿、祭台。城內的所有建築幾乎都是用淺色花崗石砌成的,每一塊石頭都差不多有上噸重。有一座祭壇的一個祭台,竟然是用一塊100多噸重的花崗石板建起來的。城堡內還有許多用花崗石砌成的房屋,整個城堡充滿著撲朔迷離的情景。海勒姆在古城廢墟中夜以繼日地工作,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最終他卻未能如願以償地找到印加人隱藏的巨量黃金。

在海勒姆之後,又有不少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曾經去馬丘比丘考察。不過,他們的運氣也並不比海勒姆好到哪裏。他們使用的手段雖然各不相同,付出的勞動代價也大小不一,但是結果卻是一樣:誰也沒有在這裏找到任何文字線索;對這座古城堡究竟建於何年,仍然是一無所知。至於說這裏到底是不是果真藏有印加帝國的在呈黃金,那更是一個謎中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