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聽的態度要積極。聽話時態度積極能提高傾聽效果。
為了達到有效地聽,必須在傾聽時表示鼓勵和稱讚。對對方的話語熱情響應,創造交談的和諧氣氛,並對對方話語作出情感上的反應,是讚成、同情、理解還是討厭,等等。
(5)聽的姿勢要正確。在傾聽時,聽話人有一些下意識的舉動和表情,直接影響傾聽效果。交談時雙方目光應該平視,身體平直,態度和藹,用麵部表情配合,做出“對、好、哦、是嘛、我的天”等口頭反應。聽是一種積極能動的接受話語信息的過程,善聽者應該做到:善於從對方的話語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聽話時全神貫注;把聽話看成是了解情況,增長知識的機會;避免主觀臆斷和偏見;避免讓對方的話語影響自己的情緒;重視對方獨到的見解;在談話後理清所聽內容的思路。
第四節口語交際與語用障礙
漢語交際有其自身的規律,漢語交際離不開幾個因素:漢語的使用者即信息的傳遞者,漢語信息的接受者,漢語即語用活動的工具,語境即漢語交際賴以存在的具體情境。這幾個因素相互作用構成了漢語交際的規律性。漢語交際如何適切於表達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地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思想性格、文化修養、經曆、處境、心緒、說話目的,如何適切於語境,包括交際的社會、文化、時代背景、語言習俗及具體交際情境,如何避免信息的誤傳,這些都構成了漢語交際規律的實質性內容。
漢語交際的類型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人與人之間、群體之間、群體和個體之間、族際之間、人機之間、機構之間都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漢語交際,人際關係語用學、公關語用學隨之應運而生,但綜觀各種形式的漢語交際,它們都是借助於漢語、漢字或副語言來傳遞信息的。
漢語交際過程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信息傳遞的歪曲和失真,例如:組織龐大和機構重疊,易於造成信息的耗損與失真,組織不健全和渠道堵塞,導致信息不靈通,這是漢語交際中組織機構的障礙;人們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文化修養和個性特點也會造成漢語交際的障礙;交際雙方不和諧的心理關係會造成漢語交際的心理障礙;交際雙方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及漢語水平的差異會導致漢語交際的語言障礙。這裏,我們重點討論語言障礙、言語障礙、文化障礙、心理障礙。
一、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表現為違背語言規律。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體係。使用語言首先要遵守語言本身的規律。過去常說的“語病”,就是違背語音、語義、詞彙、語法的規範,如:語法上的語病有詞類誤用、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顛倒等。這些語病是對語言規律的違背。
毫無疑問,語言病是言語交際的障礙。比如:“有些拙作,裏唆”(《語文報》),“拙作”是謙稱自己的作品或文章,不能用於指別人的文章。一位政工幹部作報告:“什麼雷鋒啊,什麼王傑啊,什麼歐陽海啊,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政工幹部對報告中的英雄是心懷敬意的,但選用的語言成分本身含有輕慢的語氣。王力在《談談寫信》一文中說,一位青年寫信給一位領導幹部,最後一句是:“敬祝首長千古。”後來王力自己也收到一位青年的來信,說在彌留之際給他寫信。他複信給青年:“你在彌留,應該快斷氣了,怎麼能寫信呢?”這些都是犯了語言病,都是對語言規律的負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