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六)(2 / 2)

一是純語言學的研究,一般是把書麵語與口語進行比較,揭示漢語口語的特點。

二是語言學交叉學科的研究,言語交際學、公關語言學、人際關係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社會心理語言學、性別語言學、民俗語言學等諸多學科或多或少涉及到口語交際。但大多停留在口語交際的表層,理論視野相對狹窄,涉及的學科相對單一,方法比較粗獷,學科體係不太完善。

對口語交際這樣一個涉及多學科的交叉課題,其研究視野應該是多維的,它涉及到諸多交叉學科。在研究口語交際時,隻有吸收以上學科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才能建立起與以往不同的、更加科學的口語交際理論體係,更全麵地揭示口語交際的規律和特點。

口語交際的目的在於傳達信息、交流感情、滿足心理需要。研究口語交際,至少要關注五大領域的問題。

(一)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口語交際在九年製義務教育階段是語文教育的五大課程目標之一,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被融入“表達與交流”目標。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它的課程目標設計與西方有什麼不同的特點?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等。

(二)口語交際與有聲語言

主要研究語用環境(表達者、接受者、交際情境)、適度原則(漢語層麵、話語層麵、使用者層麵)、“說—聽”策略(說話策略、聽話策略)、語用障礙(語言障礙、言語障礙、文化障礙、心理障礙)、言語行為、具體的句子等對口語交際的影響。

(三)口語交際與修辭方法

主要研究歧解、伸縮、婉曲、諱飾、襯跌、襯托、對比、誇張、精細、換算、象征、諷喻、比喻、借代、比擬、倒反、雙關、拈連、頂針、回文、回環、對偶、排比、層遞、反複、同異、易色、轉品、飛白、釋語、節縮、鑲嵌、拆字、疊字和煉字等35種修辭方法對口語交際的影響。

(四)口語交際與社會文化心理

口語交際的主體是社會的人,人的社會化、人際認知、社會態度、漢民族文化、社會心理(社會心理效應、PAC理論、Taboo心理、模仿心理、暗示心理、性差心理)等對口語交際效果會產生什麼影響?

(五)口語交際與副語言

口語交際的輔助手段是副語言。那麼,副語言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副語言的定義、特點、理論來源、分類情況如何?

特殊音響語言和一般音響語言是如何發揮口語交際的輔助功能的?人體語言有何文化差異和性別差異?空間語言(包括密切空間、人身空間、社交空間、公共空間)、觸摸語言(包括自觸、他觸)、動作語言(包括腿部、軀幹、手部、頭部等)、麵具語言、物體語言有何輔助功能?情愛體語如何得體地表現?教態對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何來研究教態?以上副語言形態對口語交際效果會產生什麼影響?

按照這五大領域,研究口語交際的具體問題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