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千名黨員進萬家 四訪四送受教育——吉安縣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展黨員進萬家活動的幾點做法

為切實把學習培訓引向深入,吉安縣利用春節前後農閑時間,組織第一批72個先進性教育單位的2360多名黨員深入持久地開展以“走訪貧困戶,送溫暖上門;走訪‘五老戶’,送醫療上門;走訪致富能人,送服務上門;走訪老信訪戶,送政策上門”為主要內容的“千名黨員進萬家”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據統計,全縣共捐贈資金153。2萬元,走訪貧困戶9120多戶;為“五老戶”等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問題73個,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15件,勸老上訪戶息訪20餘件。其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動員,營造濃厚活動氛圍。

為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為民觀念、加深親民感情、提高富民本領,該縣堅持把群眾得實惠與黨員受教育結合起來,將“千名黨員進萬家”活動作為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2月2日縣委主要領導在全縣先進性教育活動動員大會上親自部署,並將這項活動列入《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工作方案》,同時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單獨下發了《關於在全縣開展“千名黨員進萬家”活動的通知》,堅持與先進性教育活動同動員、同實施,明確把這項活動開展成效作為今後先進性教育活動驗收的一項硬性標準,使廣大黨員認識到開展“千名黨員進萬家”活動是自身受到教育,

讓群眾親自感受和認同活動成效,並以實際行動關心和支持先進教育活動的有效載體。

二、仔細摸排,全麵掌握走訪對象。

為摸清走訪對象情況,各先進性教育單位組成調查組到各自的村建點、扶貧點和先進性教育聯係點詳細了解情況,摸清農村“五保戶”、黨員特困戶和因重災或重病引起的返貧戶的困難情況;摸清老黨員、老勞模、老幹部、老退伍(複員)軍人、老教師的對象情況;摸清經濟貢獻大戶和老上訪戶的基本情況。各先進性教育單位對摸排出來的初步對象逐一上門上戶進行調查,了解現狀,並請民政、計生、政法、紀檢、信訪等部門核結,進一步確定走訪人員名單,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遺漏、不重複。

三、領導帶頭,進村入戶幫困解難。

縣委班子成員堅持帶頭走村串戶、入社區進企業開展“四訪四送”活動。2月4日,縣委主要領導冒雨驅車來到先進性教育活動聯係點——永陽鎮蔣坊村困難黨員蔣華順的家,噓寒問暖,詳細了解家庭狀況,送上了200元慰問金和一床棉被、一袋大米,解決其春節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同時還幫助聯係農行貸款1萬元購買碾米機,並協調供電公司將三相農用電接進門,辦起了小型大米加工廠。縣委分管工業園區的領導針對敦厚鎮對門等村失地農民與工業園區存在的糾紛,結合開展“四訪四送”活動,帶領有關單位負責同誌深入村組,走訪失地農民,平息了矛盾,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同時,各部門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也堅持帶頭到矛盾多、困難大的地方去走訪,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四、分類指導,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各單位按照“分類指導、對口走訪”的原則進行走訪。對有村建幫扶點的單位對所幫扶村則進行重點走訪,沒有掛點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則本著“訪困送需”的要求自行組織走訪慰問。原則上每名黨員實行“1+1”結對走訪,至少慰問一戶困難戶或“五老戶”。另外,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還根據單位性質,至少走訪一戶致富能人,提供對口服務;走訪一戶老上訪戶,勸其息訪。同時,建立走訪台賬,並派出督導組不定期跟蹤問效,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教育局捐款20600元走訪中小學困難教職工;民政局每名黨員捐款200元、共5200元對萬福鎮瑤江村20多名困難戶進行慰問;公安局捐款2萬多元走訪困難黨員200多名;縣地稅局給老黨員和困難職工家庭送去慰問金9800元;衛生係統組織醫務人員對“五老”對象進行身體普查和義診活動19場,給他們送上價值近萬元的醫藥,等等。農業局、科技局等單位對農民特別是那些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本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農村種養大戶和務工返鄉創業大戶等致富能人,送去科技致富書籍2000多冊、傳遞致富信息1000多條、傳授致富本領500多人次;信訪等部門向老上訪戶深入宣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方針政策,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導他們既要維護正當權利,又要履行好應盡的義務。萬福鎮雅池村郭誌海家庭比較困難,至今仍住在祠堂,常懷不滿情緒,不僅自己經常上訪,還“替人申冤”,是全縣有名的上訪戶。縣信訪局在了解情況後,主動找上門與其談心、交心,臨走時還送上200元慰問金和衣物等慰問品,他深受感動,不僅春節期間沒有再上訪,今年的春聯也改成了“‘三個代表’暖人心,共產黨恩比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