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堅持以“四合一”黨建示範工程引領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強調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吉安縣通過大力開展創建集“先進班子+富民產業+村落社區+五通一氣”為一體的農村黨建示範工程活動,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為加快我縣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一、抓龍頭,實施以“三措並舉”為先導的村幹部素質工程,促進農村民主管理。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村級班子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龍頭。按照“素質調高、結構調優、合力調強”的要求,通過強化培訓、注重儲備、健全機製,進一步強化村級班子建設,把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
一是抓好培訓強素質。在拓寬選人視野、優化村級班子的基礎上,采取村幹部“點題”、縣鄉組織“埋單”的形式,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培訓模式,組織實施“村幹部素質”工程。組織、農業、建設等部門主要負責“兩委”負責人的教育培訓,重點加強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和雙帶能力的培養;鄉鎮基層黨校負責其他“兩委”成員的輪訓,培訓中突出農村現行政策、農業實用技術和市場營銷三大重點;村小組長和其他黨員依托農村“三培兩帶”基地、黨員電教室和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學習致富技能,強化宗旨教育,不斷拓展培訓的深度和廣度,用知識“換腦”,用技能“健身”,提高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
二是備足源頭優結構。按照科技明白人——創業帶頭人——合格接班人“三步走”的模式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定期考核評議和動態管理製度,每個村儲備2—3名35歲以下的村級後備幹部。同時,創新發展黨員重點管理單位製度,把培養農村種、養、加大戶和農民經濟人等創業能手入黨作為發展黨員的重點,要求每個村黨組織培養3—5名創業能手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每兩年至少發展一名創業致富能人入黨,改善和優化村級班子和黨員隊伍結構。
三是健全製度聚合力。結合村級選舉工作,建立健全民主決策和財務管理製度,實行村務、黨務公開,組建村級財務監督小組,加強對村級財務、重大事務的監督,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凡屬村級重大問題,必須通過村級民主聽證和一事一議製度,接受群眾質詢,將村務管理權利真正還給村民,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
二、抓載體,實施以“三培兩帶”為重點的黨員創業先鋒工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圍繞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這條主線,通過培養創業能人,培育富民產業,引導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帶領群眾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因村製宜地確定“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農村發展道路。
一是強化培帶責任,培養創業鄉土人才。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明確每名鄉鎮班子成員聯係一個“三培兩帶”基地,每個村黨支部要創辦一個“三培兩帶”基地,培養2—3名創業致富能人。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雙帶雙扶創業致富工程”,由村黨支部帶領、黨員創業能人帶頭,扶助農村困難黨員和生活困難農民共同創業致富,由縣財政籌資200萬元左右,建立富民產業發展基金。同時,全縣每年表彰10名農村黨員創業鄉土人才,在全縣農村營造全民創家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抓好對接鏈接,實現人才產業雙贏。“富民產業對接鏈接工程”是“三培兩帶”活動的一項“延伸工程”。在總結推廣橫江葡萄、萬福麻雞等產業協會成功運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外托市場、內聯農戶的聯動效應,積極推進產業協會建設,引導農民走“支部+協會、公司+農戶”的新路子,通過公司(協會)的集約力量,與產業相關、市場相鄰的先進地區的對接,學習先進技術、資本市場和運作經驗。同時,結合推行科技特派員製度,依托產業的聚集效應,培養創業能人,孵化富民產業,實現培養人才和培育產業互動雙贏。
三是突出主題活動,激發人才返鄉創業熱情。在外出務工人員中開展“愛我家鄉、樹我形象、興我吉安”活動,一方麵,注重從感情上引。通過一封《致外出務工人員的一封信》、一個親情問候電話、一次年終茶話會的形式,引導外出務工人員為家鄉提供一條致富信息,傳授一項致富技術,帶走一名富餘勞力,創辦一個富民產業。另一方麵,注重從政策上促。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享受外資優惠政策,並設立專門聯係人跟蹤服務,代辦一切手續,為產業壯大發展開辟“綠色通道”,進一步激發全縣外出務工經商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的熱情。